Food Safari|入坑科普-如何在家發酵可可豆?

在巧克力品鑑的學習中,對巧克力中哪部分風味是來自發酵過程產生了興趣,於是從海南買了一些可可果,嘗試在家發酵可可豆。烘焙咖啡豆的時候,想了解更多的咖啡發酵過程,然而咖啡豆的發酵只能在產地進行。可可豆因為有殼的保護,可以郵寄,不在產地也能發酵可可豆。

最初,參考網上的教學視頻,把可可豆放在裝著芭蕉葉的泡沫箱中發酵,結果可可豆在發酵過程中發霉了。為了解決發霉的問題,研究了一下如何更科學地在家發酵小批量可可豆。

發酵過程中發霉的原因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果農較少會用小批量的可可豆發酵,可可豆常常是裝在幾十幾百千克的大木箱中發酵。

10007

這有兩個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保持可可豆發酵堆內的溫度;

第二,是堆內的酵母菌在合適的溫度和厭氧的狀態下會產生酒精。

這兩個條件,能讓合適的菌存活並進行發酵工作,同時抑制黴菌的產生。

而小批量可可豆則剛好無法滿足這兩個條件:

1)可可豆數量太少,可可豆堆內產生的溫度會較快散發,堆內溫度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很大影響

2)可可豆堆內溫度不能上升,導致酵母菌活躍度不夠或者死亡,無法產生酒精抑制黴菌的生長

所以,發酵小批量可可豆的重點是保持堆內溫度。網上教學視頻中用泡沫箱的目的,也是為了維持溫度。大概因為我所在的地方氣溫不夠高,我用這種方法發酵沒成功。因此,如果能夠模擬大批量可可豆發酵的時候堆內溫度的變化曲線,理論上就可以比較順利的發酵可可豆。

發酵流程

從海南買的可可果,從寄出到收到大概3天時間。下圖是打開果殼的樣子。裡面的是可可果肉,也可以吃,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10001
發酵可可豆的第一步是選取成熟的果實。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判斷可可果是否成熟,比如刮去最外面的表皮,觀察刮開的表面是否有綠色,如果顯綠的話,就說明還沒有成熟。不過這些方法有時候也會失效,最準確的辦法是用糖度儀測一下brix值。brix值要大於13,才會有比較好的發酵(可可豆外層白色的果肉中包含的糖,是酵母菌的食物,有了足夠的食物,他們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

把可可豆果肉中的汁擠到糖度儀上,就能看到他們的糖度。我買的這些可可果果肉的brix值大概是16。

1000210003
第二步是決定使用什麼樣的酵母菌進行發酵。不同的酵母菌會產生不同的發酵效果,這方面有相當多的論文和研究。我把可可豆分成了兩部分,分別用了常見的麵包酵母和天然酵母。天然酵母是根據一篇論文的做法,用可可果外殼蹭果肉,把可可果殼上的酵母菌蹭到果肉上(在日常環境中,存在著天然的酵母,只要條件合適,他們就會進行發酵的工作)。

10004
第三步是模仿大批量可可豆發酵的溫度曲線。上圖是成功的大批量可可豆發酵時堆內溫度曲線。

可可豆發酵時間通常是5天和7天,我採用了7天的發酵。根據曲線,我在前兩天讓溫度從25度緩慢上升到42度,在後5天逐漸下降到38度左右。

比較理想的控制溫度的設備是可以自動控制溫度變化的專業溫控箱,一般是給實驗室做實驗用的設備,價格比較貴。所以我用了恆溫水浴器,把可可果肉和酵母一起放入防水塑料袋中(有利於一定程度上隔絕空氣,但又不完全隔絕,模擬大批量可可豆發酵的環境),再放入恆溫水浴器。我盡可能每隔一個小時調整0.3度左右,讓溫度能夠隨著曲線緩慢變化。

10005
在第二天,如果產生很多液體的話,需要把這些液體倒掉(也有果農會收集這些發酵過的液體,用來做可可酒)。有了經驗後,可以在發酵過程中翻動一兩次可可豆,來調整可可豆的最終風味。一般來說,翻動的次數越多,最終發酵出來的可可豆就越酸。

在耐心等待7天之後,可可豆就發酵結束了,放到太陽中曬乾就可以了。

10006
成果見上圖,圖片中下方淺色的可可豆是用的天然酵母,顏色過淺,是明顯的發酵不足;上方深色的可可豆用的是麵包酵母,手抖放多了,可可豆散發出十分強烈的大醬氣味,是明顯的過度發酵表現。果農如果發酵出這樣的可可豆大概不會開心,我因為想深入了解發酵對巧克力影響,收穫了兩種發酵瑕疵,反而很開心。

*最後的溫馨提示:如果在家發酵可可豆的話,最好有一個隔開的單獨的空間,或者不打擾他人的室外,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比較強烈的氣味,一般人不會想和這樣的氣味共處一室的

文章作者 阿樹

可可森林自由撰稿人

巧克力研究生

好奇一塊美味巧克力背後的一切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