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拉花厲害的人做對了哪些事?

10001

品味咖啡的浪漫與風格

不僅限於香濃醇厚的口感

精緻的拉花圖案也會為其增彩不少

但對於新手小白來說

拉花可不是一件簡單事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

拉花藝術的起源

以及影響咖啡拉花的因素有哪些?

01 Latte Art
拉花藝術的起源
10002
拉花藝術的歷史與濃縮咖啡的歷史密切相關。咖啡文化起源自歐洲,但真正的拿鐵藝術熱潮卻來自美國西雅圖。1980年代後期,咖啡師David Schomer遊歷意大利,並深入了解當時意大利espresso咖啡的各種風格與製作技術。回國後,他把自己早年在工程領域的經驗運用到咖啡烘焙、拼配、製作等各環節的研究,大大提升了咖啡拉花技藝。
 
10003
 
咖啡拉花是在咖啡整個製作過程中,最能體現藝術造詣與高難度專業的技術之一。拉花藝術是咖啡師在以濃縮咖啡為基礎的拿鐵和卡布奇諾的泡沫表面上,產生圖形和形狀的技術。
10004
它是一種藝術性或更個性化的咖啡製作和服務方式,在短短幾秒內,經由推擠、晃動、轉動等不同組合方式,完成一份具有對稱性、高對比度的圖案,也是經驗豐富的咖啡師的標誌。
02 影響拉花成敗的關鍵因素
究竟都有啥?
正如很多咖啡師所知道的那樣,想要熟練掌握拉花技藝,正確的技巧和大量的練習二者缺一不可。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影響咖啡拉花的幾大關鍵因素:
Espresso濃縮基底

10005
10006 10007 10008
咖啡拉花是以Espresso 做為基底,藉由這層厚厚的油脂產生的表面張力,撐起微小氣泡所組成的奶泡,讓奶泡和油脂藉此可進行排列,進而變化出不同圖案,因此,油脂豐富的Espresso是咖啡拉花的必備元素,萃取出來的咖啡油脂品質,更是直接影響拉花的成敗。

製作Espresso 時,為何會出現萃取瑕疵,大致有以下幾個常見原因:

萃取粉量過多或過少

製作Espresso 時,使用的咖啡粉需適量,萃取過程中粉量如果過多,會因濃度過高流速變慢,此時便會發生過度萃取,或引起“通道效應”使萃取出現瑕疵;相反地粉量太少,則會讓流速變快,咖啡粉無法充分萃取,且會釋放出過多苦味、雜質與咖啡因,萃取出來的油脂過於稀薄,最後更是會影響到奶泡的成形。

布粉與填壓分佈、施力不均

布粉時應均勻分佈於粉碗中,否則會因咖啡粉密度不同,影響萃取並出現瑕疵;布粉之後的填壓動作,用力過猛或施力不均會影響粉的自然膨脹,造成衝煮瑕疵。填壓最正確的方式,即是保留粉與粉之間的彈性,填壓後摸起來像海綿一樣略帶彈性。

除去以上因素,咖啡豆的萃取方式、萃取流速、研磨以及咖啡的油脂對咖啡拉花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綿密、持久的奶泡

10010

打奶泡是咖啡拉花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注意牛奶的品質和比例,避免因牛奶使用量誤差,而影響奶泡的平衡性。

10011
選擇全脂牛奶

發泡時蒸汽與牛奶摩擦便會產生奶泡,而乳脂肪能幫助奶泡延展性,維持奶泡平衡,乳脂肪含量越高的牛奶,奶泡越香甜濃醇,喝起來的口感也更加滑順。所以拉花時盡量選擇全脂牛奶,乳糖不耐的人群,也可以選擇植物牛奶進行打發後拉花。

牛奶的溫度

可以使牛奶原有乳糖更融合,打至60-65度最佳!溫度過高營養物質被破壞,口感像水,過低芳香物質無法完全釋放,影響口感;牛奶原始溫度也有影響,通常冷藏牛奶(4度左右)比常溫牛奶容易打發。

10012

蒸汽棒的角度

將蒸汽棒探到牛奶液面下,大約1cm左右的深度。如果把拉花缸的嘴部定為12點方向,那麼蒸汽棒的角度應該放置在2-3點或者9-10點的位置,與液面夾角大約45-60度。發泡量差不多時就可以抬高奶缸,這時就可以獲得一缸有天鵝絨質地、可以反光的完美奶泡。此外,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越高,拉花越容易成功。

發泡位置點

打奶泡時,先找出拉花缸中心位置,蒸汽棒靠著杯緣放在中心點位置,拉花缸與蒸汽棒放置位置無左右分別,以順手握拿拉花缸為主,旋轉過程中,蒸汽棒愈靠近拉花缸杯緣,旋轉愈快,剛開始練習,可把蒸汽棒置於距離拉花缸中心點約一公分左右的位置。

專業拉花器具

100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製作一杯完美的咖啡拉花,順手的拉花器具自然是必不可少。專業的奶缸、咖啡杯、拉花杯,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與喜好去配備完善的工具。

奶缸:市面上通常是短嘴和長嘴、寬口和窄口區分,每個牌子嘴型會有細微差異,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咖啡杯:為便於操作建議用卡布奇諾杯,初學者建議用口徑較大的咖啡杯

拉花杯:建議選擇使用牛奶量數倍大小的拉花杯,杯口形狀會影響牛奶的流動形狀;盃體厚度也會影響持杯者手部感受到的溫度。

把握速度與節奏的融合

10014
融合是為了拉花打基礎,融合的好壞也決定了這杯咖啡的口感如何。

10015
融合時需注意

把裝有Espresso的杯子傾斜,徐徐把奶泡倒入咖啡中,注入時奶泡流量不要過大,保持穩定持續,不要間斷。一般融合的手法是一個方向攪拌,左手拿咖啡杯,右手拿拉花缸,兩隻手錯開半圈進行相對繞圈運動,一高一低的攪拌力度很容易就能把咖啡與牛奶充分混合。

落點與軌跡

不同的圖案落點是不一樣的,例如拉樹葉的時候落點應該在液面的中心,而心形是1/4點。拉花的情況還要根據融合量與奶泡厚度進行分析,融合量多或者奶泡厚都會使對流效果削減,這樣拉出來的圖案會偏小,如果融合量少或者奶泡薄,那麼整個個對流效果就好,圖案也會大。

融合與出圖

同樣的奶泡,在拉高缸嘴時奶泡就會被沖進咖啡裡,不會出現白色紋路,而放低缸嘴時奶泡會漂浮在表面,出現白色的紋路。所以在融合的階段,為了不出現白色,就需要拉高缸嘴;而到出圖時,就要放低缸嘴使之出現白色圖案。

10016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