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咖啡的浪漫與風格
不僅限於香濃醇厚的口感
精緻的拉花圖案也會為其增彩不少
但對於新手小白來說
拉花可不是一件簡單事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
拉花藝術的起源
以及影響咖啡拉花的因素有哪些?







製作Espresso 時,為何會出現萃取瑕疵,大致有以下幾個常見原因:
製作Espresso 時,使用的咖啡粉需適量,萃取過程中粉量如果過多,會因濃度過高流速變慢,此時便會發生過度萃取,或引起“通道效應”使萃取出現瑕疵;相反地粉量太少,則會讓流速變快,咖啡粉無法充分萃取,且會釋放出過多苦味、雜質與咖啡因,萃取出來的油脂過於稀薄,最後更是會影響到奶泡的成形。
布粉與填壓分佈、施力不均
布粉時應均勻分佈於粉碗中,否則會因咖啡粉密度不同,影響萃取並出現瑕疵;布粉之後的填壓動作,用力過猛或施力不均會影響粉的自然膨脹,造成衝煮瑕疵。填壓最正確的方式,即是保留粉與粉之間的彈性,填壓後摸起來像海綿一樣略帶彈性。
除去以上因素,咖啡豆的萃取方式、萃取流速、研磨以及咖啡的油脂對咖啡拉花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發泡時蒸汽與牛奶摩擦便會產生奶泡,而乳脂肪能幫助奶泡延展性,維持奶泡平衡,乳脂肪含量越高的牛奶,奶泡越香甜濃醇,喝起來的口感也更加滑順。所以拉花時盡量選擇全脂牛奶,乳糖不耐的人群,也可以選擇植物牛奶進行打發後拉花。
可以使牛奶原有乳糖更融合,打至60-65度最佳!溫度過高營養物質被破壞,口感像水,過低芳香物質無法完全釋放,影響口感;牛奶原始溫度也有影響,通常冷藏牛奶(4度左右)比常溫牛奶容易打發。
蒸汽棒的角度
將蒸汽棒探到牛奶液面下,大約1cm左右的深度。如果把拉花缸的嘴部定為12點方向,那麼蒸汽棒的角度應該放置在2-3點或者9-10點的位置,與液面夾角大約45-60度。發泡量差不多時就可以抬高奶缸,這時就可以獲得一缸有天鵝絨質地、可以反光的完美奶泡。此外,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越高,拉花越容易成功。
發泡位置點
打奶泡時,先找出拉花缸中心位置,蒸汽棒靠著杯緣放在中心點位置,拉花缸與蒸汽棒放置位置無左右分別,以順手握拿拉花缸為主,旋轉過程中,蒸汽棒愈靠近拉花缸杯緣,旋轉愈快,剛開始練習,可把蒸汽棒置於距離拉花缸中心點約一公分左右的位置。

奶缸:市面上通常是短嘴和長嘴、寬口和窄口區分,每個牌子嘴型會有細微差異,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咖啡杯:為便於操作建議用卡布奇諾杯,初學者建議用口徑較大的咖啡杯
拉花杯:建議選擇使用牛奶量數倍大小的拉花杯,杯口形狀會影響牛奶的流動形狀;盃體厚度也會影響持杯者手部感受到的溫度。


把裝有Espresso的杯子傾斜,徐徐把奶泡倒入咖啡中,注入時奶泡流量不要過大,保持穩定持續,不要間斷。一般融合的手法是一個方向攪拌,左手拿咖啡杯,右手拿拉花缸,兩隻手錯開半圈進行相對繞圈運動,一高一低的攪拌力度很容易就能把咖啡與牛奶充分混合。
落點與軌跡
不同的圖案落點是不一樣的,例如拉樹葉的時候落點應該在液面的中心,而心形是1/4點。拉花的情況還要根據融合量與奶泡厚度進行分析,融合量多或者奶泡厚都會使對流效果削減,這樣拉出來的圖案會偏小,如果融合量少或者奶泡薄,那麼整個個對流效果就好,圖案也會大。
融合與出圖
同樣的奶泡,在拉高缸嘴時奶泡就會被沖進咖啡裡,不會出現白色紋路,而放低缸嘴時奶泡會漂浮在表面,出現白色的紋路。所以在融合的階段,為了不出現白色,就需要拉高缸嘴;而到出圖時,就要放低缸嘴使之出現白色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