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的尾段到底要不要截流?

前兩天,有客人到店喝手沖,當沖煮進入到最後的滴濾階段,一位朋友突然催促前街將其截流,並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尾段帶來的負面味道。截流果真這麼“萬能”嗎?

10001
所謂截流

就是當粉層內的水還未流完之際,通過移走濾杯,將尾段咖啡液“丟棄”的操作。很多小伙伴之所以喜歡截流,是希望將好味的物質保留在咖啡液裡,同時避開過萃帶來的苦、澀、雜味。

所以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咖啡好喝。

10002
你的截流,是隨機還是習慣?

日常操作中,採取截流措施的小伙伴通常是“隨機的”,主觀上是想將沖煮失誤的咖啡“搶救”回來。過於謹慎的沖煮者總喜歡盯著電子秤的萃取時間,一旦超過2分鐘,發現還沒滴完。為了“保住”分享壺裡的咖啡不被影響,於是趕緊移走濾杯。如果濃度過高,則兌入熱水by pass調整咖啡的濃度與口感。

10003
當然也有朋友是已經養成了截流的習慣,無論沖煮哪一款咖啡豆,在原設粉水比的基礎上多注入15~20ml水。想著即使掐掉尾段部分,得到的咖啡液也能達到目標值。

然而以上兩種情況下,往往是通過“目測”來判斷截流點的,也就是說無法明確所捨棄的尾段含量到底是多少。覺得濾杯內所剩咖啡液差不多了,就開始撤下濾杯,最終的粉水比與你原先設定的參數可能已經形成了出入。

10004
沖泡時間超過2分鐘就一定過萃嗎?

前街出品手沖的萃取時間控制在1分50秒-2分10秒之間,並不是說這個時間內沖的咖啡一定好喝。而是因為這個參數下的容錯率比較高,於新手而言也更好拿捏。

萃取時間並非固定不變的數值,它可以驗證各項參數是否合理,也能提供我們調整的方向。如果你沖的咖啡經常超過2分鐘,且確實帶著苦澀味。此時我們應該將注意力轉移到研磨度、水量分配、注水手法等參數上。

10005
尾段一定意味著苦澀嗎?

前街曾經做過對比實驗,按照1:15的正常粉水比例注水,通過品嚐截流的尾段咖啡液,並沒有出現苦澀雜等負面風味,入口回甘、茶感居多。因此,盲目依賴於“截流”,反而流失掉部分的風味物質,導致咖啡的沒有餘韻。

10006
通常情況下,如果遵循原設框架沖煮的咖啡味道還是不對,要么是咖啡豆的問題,要不就是萃取參數出現了偏差。像許多知名產區品質較高的咖啡豆,在當地都是數一數二的等級了,其實不容易出現負面味道,也就無需採取截流措施。

那些冠軍大神們之所以能“輕而易舉”地截流,是因為他們對同一隻豆子已經積累下無數次的沖煮經驗,還會藉助各種輔助器具,才能在賽場上把截流運用得如此得心應手。

10007
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截流主要是一種挽救手段,避免咖啡粉在長時間浸泡下形成的不可逆“悲劇”。咖啡液未流完就撤走濾杯這一動作看似簡單,但正因為“隨機性”,反而增添更多不可控因素。就算這次沖得好喝,下次也未必能沖到同樣的味道。

文章來源於前街咖啡 ,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