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引力
如果你從不了解咖啡,看到“拿鐵”這個字樣的時候,你會無從想像這是一杯怎樣的咖啡,會跟“鐵”沾上關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你會嘗試地去購買來滿足一下好奇心。這就是10多年前,咖啡還沒在國內野蠻生長,平民大眾開始嘗試從速溶的包裝上的文字開始了解咖啡。
當然,現在咖啡的盛行以及整體外語水平的提升,我們對於“拿鐵”這個名稱並不感到奇怪,只是外語“Latte”的意譯,意思就是“牛奶”。而拿鐵咖啡就是加入牛奶的咖啡。

常見的拿鐵咖啡的製作方法是以意式濃縮咖啡作為基底,然後加入牛奶混合而成。牛奶中和了濃縮咖啡的濃苦味,讓整杯拿鐵咖啡呈現出柔和,牛奶與咖啡味平衡,突出咖啡的香濃與牛奶的乳糖甜。
這使得拿鐵咖啡的受眾面很廣。能聞出咖啡的焦糖香氣,同時掩蓋了咖啡的苦味,對於初次嘗試咖啡的人群非常友好。很多原本不喝咖啡的朋友也是通過第一步嘗試拿鐵咖啡慢慢地接受了咖啡的味道。可以說,老少咸宜的拿鐵咖啡是大家開始喝咖啡的第一步。
有朋友喜歡自己在家製作拿鐵咖啡,對於咖啡與牛奶的比例很容易產生疑惑,不知道一份咖啡加入多少牛奶才合適。

如果使用的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製作成濃縮咖啡基底,風味口感表現比較濃苦醇厚。那麼就需要加入多一些牛奶來中和咖啡的苦味,以前街商業拼配豆為例,咖啡與牛奶的比例建議使用1:8。如果使用烘焙度稍淺的中深烘焙,製作成的濃縮基底苦味相對沒有那麼重,因此可以加入少一些牛奶。以前街暖陽拼配為例,咖啡與牛奶的比例建議使用1:6。
-拉花藝術的美觀加持
試問誰能抵擋美麗好看的東西。拉花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雅圖,上世紀80年代,David Schomer有一天在製作奶咖時,巧合地倒出來一個心形的白色泡沫,於是他慢慢地改進倒奶動作,形成穩定的圖案。而後面,越來越多的拉花圖案被咖啡師們開發出來,形成了“Latte Art”(拿鐵拉花藝術)。


文章來源於前街咖啡 ,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