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電影裡看到的革命場景通常是充滿鬥爭且暴力的,但每一個革命都有籌備階段,人們相聚在一起暢想革命計劃,這部分通常是不會在電影裡展示的。革命家們聚集需要場所,幾個世紀以來,咖啡廳經常扮演著革命孕育之地的角色。

從也門開始,咖啡逐漸成為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流行商業飲品,之後傳播至歐洲。從那時開始,咖啡廳就成為了人們聚集、社交、休閒的首選去處,因為咖啡能夠刺激神經,促進人們彼此間交流。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在咖啡廳發生的重要歷史瞬間。
地點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咖啡廳的首次出現是在1550年的伊斯坦布爾。由於穆斯林禁酒,咖啡廳成為了人們社交生活的中心。到了1600年,伊斯坦布爾就已經有約600家咖啡館。男人們從寺廟、辦公室和市場回家途中,都會到咖啡廳閒聊交換信息。

由於咖啡相對便宜,所有人,只要是買得起咖啡的人都能到咖啡廳,無論是處於什麼社會階層,例如文學家、法院的法官、寺廟的蘇丹。這種社會階層的混合,勢必會誘發統治階級的不滿。1633年,在咖啡廳出現僅僅80年之後,蘇丹穆拉德四世宣布伊斯坦布爾全面禁咖啡。蘇丹本人甚至還會便裝到街道上親自逮捕喝咖啡的人。因為就在11年前,他的哥哥就是被一起在咖啡廳密謀的謀殺行動刺殺了。土耳其蘇丹們對咖啡的警惕之心一直延續至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瓦解。
1652 年,Pasqua Rosée 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家咖啡館,引發了倫敦社會的一場革命。英式咖啡館的顯著特徵是鋪滿報紙和小冊子的公用桌子,客人可以聚在一起消費、討論甚至撰寫新聞。《The Coffee House: A Cultural History》的作者馬克曼埃利斯說:“咖啡館是18 世紀倫敦新聞業的發動機。”

17 世紀的倫敦咖啡館
禁令的失敗是歷史的收穫:查理二世所擔心的那種公開討論導致了啟蒙運動期間新思想的爆發。在牛津,當地人開始稱咖啡館為“廉價大學”,因為只需一杯咖啡的費用,你就可以進行學術討論,尤其是清醒的辯論。牛頓曾在咖啡館其中一張桌子上解剖過一隻海豚,詩人約翰·德萊登、亞歷山大·波普和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在威爾咖啡館開庭。

威爾咖啡館的廣告
在交易所胡同的喬納森咖啡屋,股票經紀人在正式交易時間結束後蜂擁而至交易股票……倫敦證券交易所由此誕生。勞埃德咖啡館是水手和商人的紐帶,他們夢想著將倫敦的勞埃德保險市場納入其圍牆之內。隨著旅行者回到自己的國家,咖啡因迷上咖啡因並渴望交談,咖啡的影響開始蔓延。
地點三:法國
Cafe Procope於1686年開業。正是在這家咖啡館,誕生了法國啟蒙運動,盧梭、狄德羅、伏爾泰等思想家齊聚在這裡,孕育著一場挑戰歐洲君主制的革命運動。在一百年之後,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從君主制國家徹底轉變為民主制。

法國巴黎的Procope咖啡館內
同時,隨著法國殖民地的持續擴張,咖啡種植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在聖多米尼克(今天的海地)。然而殖民統治導致的奴役問題,最終也引發了海地的獨立革命。
德國的弗雷德里克大帝非常反對咖啡,以至於他試圖徹底禁止這種飲料,轉而支持啤酒。他擔心進口咖啡會損害他的的生意,他要求所有咖啡賣家向王室登記,拒絕向法院的少數朋友頒發執照,並僱用前士兵擔任“嗅探員”,在街上漫遊以偵查任何違禁咖啡烘焙商。他對咖啡的強烈看法記錄在1799 年的一封信中:“咖啡的消費量如此之大,真是放肆……如果限制一點,人們就可以習慣啤酒了……陛下是喝啤酒長大的,所以這些人也可以被培養起來。”喝啤酒。比咖啡更健康。”

禁令在他死後被解除,而咖啡館里關於健康進行的辯論仍在繼續。
1773年美國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咖啡則成為了革命者和愛國者的象徵。美國獨立宣言草稿也正是在費城Merchant Coffee House門口的台階上大聲朗讀的。渴望脫離英格蘭的愛國者聚集在波士頓的咖啡館和小酒館Green Gragon。Green Gragon是革命活動的中心,因此被稱為革命總部。一些人認為,推動咖啡與自由聯繫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計劃在Green Gragon的地下室舉行。

咖啡繼續發現自己與愛國理想交織在一起。在《獨立宣言》簽署兩年前,據說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坐在倫敦的士麥那咖啡館寫他的“致諾斯勳爵的公開信”,這是一封質疑英格蘭對殖民地的嚴密統治的諷刺信。
本文選自:Valorie Cl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