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不保養,就很容易出故障。放到咖啡機也一樣,如果某天你發現咖啡的味道不對了,或者發現萃取狀況不對勁了,也就有可能是咖啡機出現大問題了。
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做好清潔,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這里分為日常清潔與定期清潔兩個部分,針對的是帶有獨立沖煮頭的意式半自動咖啡機(全自動咖啡機不適用)。
第一點:保持咖啡機外部的整潔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人會願意看到臟兮兮的咖啡機。在萃取完濃縮咖啡後應該隨手清理咖啡漬。
第二點: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隨手清洗分水網上的咖啡殘渣。
在萃取完咖啡後,粉餅表面的咖啡渣會有少量依附在分水網上,若不清洗乾淨,會影響下一杯的風味。因此在萃取完咖啡後,抽出手柄,再開啟沖煮頭,沖一下粉水網上的殘渣,如果外圈部分沖煮頭與膠圈,水無法直接沖刷到,那麼就需要用毛刷刷乾淨了。
第三點:咖啡手柄的清洗,尤其是分流式手柄。
咖啡粉碗每次萃取完後都要沖刷乾淨,有的在出杯量多的時候,會選擇忽視這個步驟,前街認為這是不可取的,當然,絕大多數咖啡店還是遵循這個原則的。
在使用一天結束之後,使用分流式手柄一定要撬開粉碗,清洗手柄內部。經過一天的萃取,手柄內的分流管道會殘留著許多咖啡殘漬與油脂,如果清洗不干淨,會發出惡臭味,自然也就是會影響後面的咖啡品質。(前街見識過1週不洗手柄內側的,打開那一刻,畢生難忘)
此圖為萃取一次後的狀況,由於前街主要使用無底手柄,因此難以模仿長年累積的污垢圖
所以,前街建議用熱水5g咖啡機清潔粉浸泡30分鐘,讓再用清水沖刷乾淨,這樣的效果會比較顯著。
第四點:反沖煮清洗咖啡機內部。
這裡面就涉及到沖煮的結構了,這裡前街放出張E61沖煮頭的結構圖供大家參考。
「製作咖啡時,將小把手向上搬動至水平位置,小把手後面的微動開關被壓住,水泵啟動。此時,預浸閥和卸壓閥都處於關閉狀態,而進水閥是打開的。當熱水注入沖煮頭各個開通的管路及腔體,壓力上升。當壓力超過1.5大氣壓時,預浸閥(膨脹閥)即開通,熱水進入腔4。於是,在熱水注滿腔4之前,咖啡餅受到1.5大氣壓的熱水預浸。一旦腔4被注滿,熱水壓力重新開始上升,直至所需要的8~10個大氣壓為止。
咖啡製作完成後,將小把手下搬至垂直位置,微動開關關閉、水泵停歇,而凸輪將進水閥頂桿釋放、進水閥關閉,同時凸輪下壓預浸閥頂桿及卸壓閥頂桿,卸壓閥開通,在沖煮濾碗與分水網之間腔體內、腔3和腔4內的有壓力的熱水,即從卸壓出水口排出到咖啡機瀝水槽。」
在這個萃取流程中,會有少量的咖啡細粉通過分水網進入管道內,長期不清理會積累了許多咖啡殘粉,影響萃取。
因此為了清洗沖煮頭內部,我們會用到「盲碗」,也就是沒有細孔的粉碗。扣在手柄上,然後扣在沖煮頭上開啟沖煮。時間建議控制在10秒之內,反复幾次,每次都要把盲碗裡的水倒乾淨,通常前一到兩次,會有咖啡殘渣掉出來。
還有一項是上咖啡機清潔粉清洗機器內部,這個不是每天都使用,如果使用頻率高,建議一周一次,如果是放置在家裡使用,每天2-3杯的萃取量,建議一個月一次。在盲碗中放入3g的咖啡機清潔粉,然後扣上手柄開啟沖煮頭10秒,之後抽出手柄,把表面的水倒掉(正常還有清潔粉殘留在盲碗),再次扣上手柄,重複清洗3次。
然後抽出手柄,把盲碗清洗乾淨,同時開啟沖煮頭,放出水(這時的水摻雜著清潔粉泡沫與咖啡殘渣),等水稍微乾淨點後,繼續扣上手柄,開啟沖煮頭,持續5秒,這個步驟重複5次,每次都要把盲碗的水倒乾淨。最後用毛刷把分水網擦乾淨就可以了。
第五點:定時清潔分水網、更換膠圈以及鍋爐保養。
如果沖煮頭出水不均勻,可能是分水網上面殘留著咖啡粉,這時就需要才開粉水網清理了,通常半年左右分水網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膠圈的作用是為了扣上咖啡手柄時的密封度,長時間,膠圈會硬化,密封效果變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扣上咖啡手柄時手柄角度大於90度。這時需要更換。膠圈的壽命通常在6-12個月。
鍋爐長期使用會殘留大量水垢(除非使用的是純淨水),這時就需要交給專業人士去清理了。如果是新機器的話,大約1-2年就要保養一次。
文章來源於前街咖啡 ,作者新鮮烘焙好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