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複雜的烘焙參數和烘焙曲線以外,作為烘焙師的我們在烘焙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很多其它的關鍵因素,如果眼裡只盯著冷卻盤,那無論是嘗試多少回、浪費多少公斤豆子,我們都無法真正取得成功。

檢測密度:檢測豆體密度同樣有助於你根據批量的多少,決定烘焙的起始溫度和火力;
了解豆體大小:你需要根據咖啡生豆的分級推算出豆體的大小,如果找不到相關信息,去詢問你的生豆供應商。豆體的大小決定了生豆在鍋爐中翻滾和吸熱的方式。此外,要事先了解你買的是否是拼配生豆,如果豆體大小不同,生豆的烘焙程度會出現差別,導致烘焙不均,因此一定要了解豆體大小,盡量使其一致;
了解豆齡:陳豆和新豆(可根據水分含量推算)的烘焙方式截然不同,尤其是當你在烘焙同一種植園、但豆齡不同的生豆時,在不知道生豆豆齡是否相同的情況下,你很難講咖啡烘焙的均勻一致;
了解加工工藝:水洗、日曬、脫漿、蜜處理,不同的加工工藝會直接影響咖啡的烘焙過程和最終口味;
了解大眾對某一特定產地咖啡口味的預期:在深入了解設備與原材料的同時,你還需要了解消費者對於某一特定焙曲線,決定咖啡的烘焙程度。




鍋爐類型:單壁還是雙壁無孔還是有孔,低碳鋼還是鑄鐵
鍋爐容量:每次烘焙批量不要超過鍋爐最大容量的80%,以便豆體自由翻滾,為豆體膨胩留
有空間;
鍋爐轉速:馬達赫茲數(htz)和鍋爐每分鐘轉數(rpm: revolutions perminute ),向製造商詢問鍋爐寬度或大小以及最佳轉速,馬達赫茲數應和鍋爐轉速相匹配;
空氣流動參數:調節阻板和風扇轉速對於烘焙過程影響極大,必須關注;文火眼類型:間接、直接、帶狀、網格、紅外線等等;
燃氣類型: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
控制面板類型:自動還是手動,開關/按鈕還是電腦控制;
煙道設計:盡量避免轉角和彎曲,精確測量長和寬,決定煙道走向,盡可能使煙道順暢;
準確放置測溫探頭:置於生豆下方,厚度不超過3毫米,以確保讀數準確。
在烘焙間隔使鐵爐空轉這樣做事為子保證鍋爐恆溫預熱和冷卻要充分烘焙切忌心急!鍋爐預熱或冷卻通常需要30- 45分鐘,烘焙頭一鍋咖啡時鍋爐溫度絕對不能和之後差距太大!
另外,進行烘焙要有計劃,有策略,持之以恆:對於出現的問題,一定要預先想好應對措施。堅持記錄烘焙數據、曲線及杯測結果:通過分析數據,你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烘焙模式。學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這些寶貴數據將是你今後烘焙和採購生豆的重要依據。
堅持品嚐:味道為王!在正式烘焙前一定要親自品嚐生豆樣品,對樣品進行杯測,以確定自己的烘焙風格,以及預期的咖啡口味。
想要烘焙成功,你必須將以上所有因素全都考慮在內!別高興得太早,以上幾點只是成功烘焙的基礎,接下來我們還要學習更加深奧的烘焙參數和烘焙曲線!不管怎樣,充分了解你的設備和原材料是成功烘焙的第一步,期待今後能與大家繼續討論烘焙有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