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咖啡豆,依照品種、海拔、氣候、處理法不同,可能喝出酸、甜、苦不一樣的口感。怎麼分辨咖啡豆喝起來是酸、是甜?
推開咖啡館的大門,抬頭一看牆上的產品列表,琳瑯滿目的選擇,讓人愈看愈迷糊。為什麼同一種咖啡豆,還要分“水洗”和“日曬”?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到底差在哪?

如果你只喝黑咖啡、拿鐵或卡布奇諾,這些知識不懂也沒關係。但對於想學習手沖咖啡的新人而言,咖啡豆的挑選,會進一步影響學習的意願。因為挑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會讓你驚艷,原來自己也能泡出跟咖啡廳一樣好的味道;挑到不喜歡的咖啡豆,則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對泡咖啡沒天分
手沖用阿拉比卡,羅布斯塔多用於速溶、咖啡粉
咖啡豆是咖啡櫻桃(coffee cherry)的種子,它生長在屬名為咖啡(Coffea)的樹上。全世界約有100 種咖啡樹,但只有兩種咖啡豆被廣泛栽種,分別是阿拉比卡(Arabica)及羅布斯塔(Robusta)。羅布斯塔一般用於市售咖啡粉或速溶咖啡,想學手沖咖啡,推薦挑選阿拉比卡咖啡豆。

咖啡豆和葡萄酒一樣,產地、品種不同,風味就不同。想找到喜歡的咖啡豆,只能自己不斷地嘗試,初學者可以從酸、苦、甜這3 種風味著手挑選。
咖啡豆處理法的選擇:愛酸選水洗、嗜甜選日曬
咖啡處理的方式,和口味有直接的關聯。咖啡豆在烘焙前會經過4 階段的處理步驟:去果皮、去果肉、去黏質層(果肉和生豆之間的薄膜)與乾燥,最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經過烘焙,才是我們買的咖啡豆。
日曬(sun-dried method)是指4 步驟都透過陽光曝曬;水洗(fully washed)是用水洗掉果皮、果肉,再用“發酵”去黏質層,只有“乾燥”階段是用日曬;蜜處理(honey process)則是用水去掉果皮和果肉,之後依咖啡農做法,決定黏質層的保留程度。

簡單來說,經過水洗法的咖啡豆口味較酸;全部用日曬形成的豆子比較甜,蜜處理法則介於兩者之間。但《尋豆師》提醒,不同咖啡莊園從採收到處理,都有獨門秘方,這可能導致做出甜度較高的水洗豆。不過對新手來說,處理法和風味的關聯,是很好的挑選指標。
烘焙度分三種:淺焙酸、中焙甜、深焙苦
除了處理法,“烘焙”最直接影響咖啡的酸、甜、苦程度。不同地區的咖啡生豆,因為品種、海拔、氣候、處理法等等,各有不同特色。比如說,非洲日曬豆是水果風味、中美洲水洗豆為花香。不過,只要生豆含有多餘水分,就會稀釋掉產地特色,所以需要利用“烘焙”,讓豆子的整體水分能被均勻分配。

依照烘焙時間長短,咖啡豆的脫水比例會不同。為了理解方便,我們可以簡單將烘焙度分為3 種類型:淺焙、中焙和深焙。
淺焙:烘焙時間短,咖啡豆脫水較少,喝起來味道偏酸、甜味較弱,較無苦味中焙:口味偏甜味,帶點酸味、苦味深焙:偏苦,較少甜味,也近無酸味。
淺至中焙多用於手沖,中至深焙適合意式濃縮
一般來說,手沖咖啡會選擇淺焙到中焙的咖啡豆,因為在這個範圍內,可以利用手沖技巧展現咖啡豆酸、甜、苦、水果、花香、巧克力、堅果等複雜風味的變化。中焙到深焙,口感醇厚,但變化少,比較適合意式濃縮咖啡的沖煮方式。

不只烘焙和處理法,高度(海拔愈高的咖啡豆,會有更多酸度和復雜度)、產區、莊園名稱,也都會影響咖啡風味。不過,但對於新手而言,可以等到掌握自己的口味偏好後,再進一步了解。
文章來源於狼人咖啡研究所 ,作者狼人咖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