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只是一種農作物嗎?
是,也不是。
咖啡本身只是果實的種子,但當人們在咖啡上寄託自己的希冀、讓咖啡承載更多意義的時候,它便被賦予了超越農作物的價值,在更遙遠的地方生根發芽。
而在盧旺達,這一幕也正在發生,咖啡被寄予了遠超本身的價值:當地種植者的生計,女性價值的體現,撫平傷痕的膏藥,融合不同種族的黏合劑……
遠在非洲中東部的盧旺達,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悉,年輕一輩則更是不知道在1994年發生的災難。
當年的動盪,使盧旺達生靈塗炭,奪走了近百萬人的生命,也在當地的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
這時,盧旺達人民卻創造了奇蹟。國難當頭,兩族人民拋棄了成見,攜手努力彌合裂痕、重建盧旺達。婦女們也積極投身國家重建的事業中去,一個咖啡種植業的獨特風景線繼而產生。
在其他的國家裡,由於咖啡種植需要大量體力勞動,因此從業人員以男性為主。但在盧旺達,你在合作社和咖啡地裡看見的卻幾乎都是女性從業者。這是由於在那噩夢般的百日後,大量的成年男子或不幸殞命,或鋃鐺入獄,或流亡海外,餘下的女性即便倖免於難,在國家滿目瘡痍之際,要想讓生活步回正軌也難比登天;絕境之下,兩族女性為了共同的目標,放下血海深仇,合力組建咖啡種植合作社,在同一片田裡種植咖啡,不分彼此,共度難關,直到今天。
根據《世界咖啡地圖》第二版的數據,盧旺達的人口增長逐漸恢復,人口總數約一千二百萬人,咖啡產量也逐漸回升,2016年咖啡年產量達22萬袋。當地咖啡種植地大部分處於海拔1700~2200米的高地,主要種植波旁種及波旁種的各種變種。
1994年的災難後,盧旺達一改先前大量種植低品質咖啡的策略,逐漸走向精品化,生產高質量的咖啡豆。儘管產量未能躋身世界前列,但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盧旺達咖啡以標誌性的紅蘋果、葡萄等優質風味於咖啡行業內獨樹一幟。此外,作為非洲第一個舉辦COE比賽的國家,盧旺達也通過這一舞台成功讓全世界人民接觸到來自盧旺達的美味。
得益於盧旺達人民的努力拼搏與政府的支持與運作,盧旺達咖啡的知名度日漸增長,也最終收穫了青睞與認同:在5月的一場中國網絡直播中,盧旺達駐華大使親臨直播間介紹盧旺達咖啡,通過網絡平台一秒賣出1.5噸咖啡豆。盧旺達咖啡的品質,得到了認同。
而星巴克也以自己的方式,用實際行動支持著這些堅強勇毅的女性咖啡人。
2009年,星巴克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組建了全球第二座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為當地種植者提供專業咖啡種植技術與培訓,幫助他們以可持續的方式種植咖啡。
同時,星巴克聯同多個國際組織,在盧旺達開展“國際女孩日”與“小奶牛項目”等多個公益項目,幫助當地女性學習專業技能,提供必要的生活與生產資源。
而最為人所熟知的舉措,便是將當地的咖啡帶到世界各個角落,讓全世界的人民了解盧旺達咖啡的高品質極其背後的故事。
今年的婦女節期間,星巴克推出了來自盧旺達淑利Abateraninkunga ba Sholi合作社的咖啡豆。“Abateraninkunga”是盧旺達語中“互相幫助”的意思,展現了盧旺達人民互助互愛、重建國家的決心。
而新近推出的Abakundakawa阿巴坤達卡瓦咖啡,則更是彰顯咖啡的力量。
Abakundakawa的意思是“我們這群熱愛咖啡的人”。也只有充滿熱情的咖啡人,才能不斷地學習、進步,種出更好喝的咖啡。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情,讓Abakundakawa合作社的咖啡在COE等各個生豆比賽上斬獲殊榮。
在Abakundakawa合作社,盧旺達的婦女們通過自己辛苦勞作收穫的咖啡通傳達她們對咖啡的熱愛、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冀。而喝到這杯咖啡的你,是否又能感受到他們的堅定的意志和廣闊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