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成年人每天都在攝取咖啡因,你是其中之一嗎?

清晨早起的你是不是需要一杯咖啡才能醒來?離不開手的奶茶到底是為了“續命”還是“解癮”?“肥宅快樂水”又有什麼魔力?這三種全民飲料的歷史有什麼故事,它們的咖啡因含量是多少,我們可以喝多少,一起來探秘吧~

不管哪種飲料是你的愛,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確或多或少都含有咖啡因。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種神奇的物質。

20190519_041031576_iOS

▲  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生物鹼化合物

可以說,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臨床上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甦。

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軟飲料及能量飲料十分暢銷,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在北美,90%成年人每天都使用咖啡因。(我國應該還沒達到這個比例,但一定在上升中。

☕️

咖啡

 理性時代偉大的提神劑 

______

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因來源是咖啡豆(咖啡樹的種子),同時咖啡豆也是咖啡的原料。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極大程度上依賴於咖啡豆的品種和咖啡的製作方法,甚至同一棵樹上的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都有很大的區別。

一般來說一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從阿拉伯濃縮咖啡中的40毫克到濃咖啡中的100毫克。深焙咖啡一般比淺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少,因為烘焙能減少咖啡豆裡的咖啡因含量。

20190519_041034781_iOS

17世紀初,咖啡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在那之前,歐洲人的日常飲品不是啤酒就是葡萄酒,而咖啡給他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

咖啡和酒精逐漸被人們視為兩種相互對立的飲品,一個使人清醒、一個使人迷醉。

20190519_041037844_iOS

作為酒精飲料的替代品,咖啡逐漸走向了世界舞台,並深得知識分子和商人們的青睞。與此同時,咖啡館也成了當時各種新銳思潮、學術創新,甚至革命萌發的發源地。

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先後遍布倫敦和巴黎,不僅成了知識分子的集會地,還逐漸發展成啟蒙思想的中心策源地。著名的《百科全書》就是狄德羅在巴黎的攝政咖啡館裡完成的。

20190519_041041181_iOS

如今,我們依然喝咖啡提神,在咖啡館裡商討要事、互相交流,將其作為聚會或辦公地點。

作為當代咖啡文化中心的西雅圖不但是星巴克連鎖店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和網絡公司的所在地。將咖啡與創新、理性與網絡聯繫在一起,再加上一層革命色彩,這便是一段悠長的歷史。

20190519_041044327_iOS

20190519_041047757_iOS


 征服世界之飲 

______

茶是另外一個咖啡因的重要來源,每杯茶的咖啡因含量一般只有每杯咖啡的一半,決定於製茶的強度。特定品種的茶,例如紅茶和烏龍茶,比其他茶的咖啡因含量高。

但是茶的顏色幾乎不能指示咖啡因的含量。日本綠茶的咖啡因含量就遠遠低於許多紅茶,幾乎不含咖啡因。

20190519_041051315_iOS

傳說中國上古的第二帝王神農氏一天在用野生茶枝燒水時,突然吹過的風把茶枝上的葉子吹到了水壇裡,結果他發現泡了茶樹葉子的水清香潤脾,回味無窮。隨後,他在《神農本草經》中寫道,泡過茶葉的水能“潤津止渴,提神醒腦” 

20190519_041054528_iOS

事實上,這段歷史是後人在公元7世紀時加進去的。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中並沒有提到茶。

茶,學名叫Camellia sinensis,是生長在喜馬拉雅東部叢林(今中印邊境)的一種常綠灌木的干葉、花蕾、花瓣沏泡而成。

而早在史前時期,人們就已經註意到咀嚼茶葉可以提神醒腦、用嫩茶葉汁塗傷口可以促進癒合,還將其用做藥膳……茶的藥用、食用歷史比飲用歷史更長。

20190519_041057478_iOS

中國對茶最早的明確記載是在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在傳說神農發現茶葉2600年後。當時有本叫《童約》(王褒著)的書,詳細描述瞭如何選茶、泡茶和斟茶。

公元4世紀,飲茶風靡中原,人們開始栽培茶樹。到唐朝時(公元618-907年),茶已經遍及大江南北,成為全國性飲品。

1610年,荷蘭船隊第一次把茶葉作為商品從中國傳入歐洲。由於當時十分昂貴,整個17世紀之間,茶對歐洲人​​的生活影響並沒有咖啡深刻。

20190519_041102806_iOS

18世紀初的英國幾乎沒有人喝茶,而到了18世紀末,全英國上下幾乎人人都在飲茶。

當時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的女兒凱瑟琳公主嫁給查理二世,也將飲茶習俗帶入了英國宮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從東印度到英國的商品進口權,其中就包括了茶葉。

20190519_041106520_iOS

而茶葉之後的歷史,也是大英帝國“創造與毀滅並存”的強權擴張史。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看到商機,明目張膽地與中國進行以茶葉換鴉片的罪惡貿易,引發了之後的鴉片戰爭。後來,印度成了其最大的茶葉供應國。

現在,印度仍是世界上主要的茶葉生產基地,也是最大的茶葉消費國,消費量佔世界總產量23%,中國第二(16%),英國第三(6%)。

20190519_041109661_iOS

20190519_041113082_iOS

可口可樂

 藥劑師配製的爽口碳酸飲料 

______
咖啡因也是軟飲料中的常見成分,例如可口可樂,最初就是由可樂果制得。一瓶軟飲料中一般含有10毫克至50毫克的咖啡因。

20190519_041116234_iOS

可樂和其它碳酸飲料實際上都源於同一種製劑,即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的蘇打水

1767年,英國的牧師、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發現了製作蘇打水的方法,還因此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的最高榮譽—— 科普利獎(在人們知道檸檬汁能預防壞血病之前,誤以為碳酸水能幫出海者對付壞血病)。

根據可口可樂公司的官方記載,可口可樂的配方是藥劑師約翰·彭伯頓在1886年配製一種頭疼藥時無意中發現的。

20190519_041119429_iOS

然而,真正的配製過程其實要復雜很多。可口可樂並不是他在自家花園中胡亂調出來的,而是作為一個有經驗的配置者精心研製數月的結晶。

因為其中加入了古柯(南美及西印度群島所產的一種藥用植物,咀嚼一小團古柯葉會得到少量可卡因)可樂果(含少量咖啡因,也有提神功效),可口可樂的名字就是取自這兩種成分的名稱。

20190519_041122664_iOS

到1895年底,可口可樂的年銷售量超過了76000加侖,銷售區域遍布整個美國。

當時,它還只是被當做醫療保健產品,被稱作是“治療頭疼的權威產品”。不久之後,為了擴大消費市場,公司改變了戰略,將其定位從藥品變成飲料,廣告詞也更直接“可口可樂,爽口提神” 。還剛好免交了當時美國開始徵收的藥稅。

後來,可口可樂還經歷了關於咖啡因含量的法律案件,最終庭外調解結果是將可口可樂中的咖啡因含量減半。但它也成功把咖啡因的使用擴大到了咖啡和茶之外的領域。

20190519_041125710_iOS

後來百事可樂的出現也給可口可樂帶來了挑戰,兩者間的競爭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如今,可口可樂已經在全世界200多個地區開辦了公司,其數量甚至超過了聯合國的成員國數。而且據說全世界知道“Coka-cola”這個詞的人僅比“OK”的少,這也的確是“快樂水”的魅力所致。

20190519_041129784_iOS

拓展閱讀

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此前美國梅奧醫學中心(MayoClinic)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安全範圍內每天最多可以攝取400毫克的咖啡因。但保險起見,國內也有醫生將這個範圍減至200毫克以下。大約相當於2杯-3杯咖啡或4杯-5杯茶。(這是極限,不是普遍情況)

20190519_041133504_iOS

▲ 

參考上圖可知,

咖啡因含量最高的是現煮咖啡(95mg),

速溶咖啡(82mg)與紅牛功能飲料(80mg)相當,

紅茶(45mg)比一罐可口可樂(40mg)還要高,

相對來說濃縮咖啡(27mg)、綠茶(20mg)

及熱巧克力(19mg)含量較低,

脫因咖啡(3mg)仍含少量咖啡因。

咖啡因雖能幫助提神,一定要適量飲用!

整理自《六個瓶子裡的歷史》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絡

編後記

/

少喝點兒吧~

——專題編輯 Danny


LOSH樂活雜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