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粉水比?
從字面上來解釋,“粉水比”當然是指咖啡粉和沖煮用水的比例,如果一份咖啡粉的量是16克,粉水比是1:16,就是1乘以係數16,就知道16克粉需要注入250克的水。
粉水比的範圍
在製作手沖咖啡的時候,給水量的多寡對咖啡風味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不同的粉水比例,會影響到咖啡所呈現出來的風味、口感等等。
給水少了導致口感過於濃郁(例如1: 10的粉水比的口感會非常的刺激和濃),風味聚在一起不夠清晰;給水多了過於清淡(例如粉水比在1:2手沖咖啡口感會很淡),甚至喝起來像是一杯帶著咖啡味的水一樣。
個人經驗,手沖咖啡1: 15-1: 16是個不錯的選擇,而粉水比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根據煮製的器具而變化的,
通常我手沖的比例會在1:15~1:16 。
製作冰滴咖啡在1:10~1:12,虹吸咖啡的比例是1:13
掛耳咖啡的比例在1:13~1:14,就是10克掛耳咖啡配130ml水(這個還要看人口味來微調了)
1:17——1: 18的粉水比的觀念多數都是來源金杯理論、金杯準則,因為金杯準則裡建議1: 16.7、1:17、1:18.18……等,其實,金杯理論裡的粉水比,水就是指總注水量(所有參與到萃取過程裡的水),1: 17等於10克粉用170克的水來萃取,並讓水從容器中流完,再計算萃取率~
1:17—1:18這個比例,我個人覺得比較淡,估計是因為我們國內喝的豆子多數是中烘,中淺烘焙,我們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吧~~
中淺烘焙的耶加雪菲
試驗一 (粉水比1:15): 16克耶加豆子,注入225毫升的水,完全滴濾完,得到是190ml左右咖啡液體,16克咖啡粉通常會吸32克水。
試驗二(粉水比1:18): 16克耶加豆子,注入288毫升左右的水,完全滴濾完,得到是250ml咖啡液體。
口感對比:
試驗一:1:15得到的液體,莓果味較濃郁,入口均衡,body會粘稠一點,尾端有紅茶感
試驗二:1:18得到的咖啡柑橘味較清晰,入口較清淡,沒有紅茶感,body比較薄。
決定咖啡口感的幾大因素是咖啡豆的質量、水質、烘焙度,研磨度、沖煮時間、粉水比,水溫、沖煮設備等等以及我們選擇使用的沖泡方法
今天分享幾種我常用的粉水比,一杯咖啡是酸是苦,能否產生復雜的甜感,平衡的口感以及豐富的香氣,其實這個濃和淡真的要根據自己口感去選擇,所以每次手沖咖啡的時候可以選1:15,1:16, 1:17,每一種比例都嘗試一下,最後找到自己喜歡的口感比例~
Caf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