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給大家講具體一下關於影響手沖咖啡的三大因素:
一.研磨(咖啡粉顆粒的大小)
二.水溫(與咖啡粉接觸時的水溫)
三.時間(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
排名分先後,
由影響大到影響小。
咖啡的沖泡方法用一句話來說,
就是通過控制和平衡烘焙豆中各種成分的萃取量來調製咖啡。
咖啡中的酸味和苦味的成分總量是由原料決定的,
所以咖啡豆的選擇非常重要。
選擇什麼樣的豆子進行烘焙,
烘焙時怎樣升溫,
烘培到什麼程度,如何混合… …
我們完全可以說,
“以上這些操作基本上決定了咖啡90%的味道。”
之前我在
咖啡可溶性物質中的酸與甜的部分雖然溶解的快,
但是溶解到一定程度完全溶解了,
而苦味的溶解持續時間會相對較長。
所以
就算用同樣的豆子沖泡咖啡,
每次沖泡的味道也不一定一樣。
沖泡方法不同,咖啡的味道也不同。
眾所周知,即使使用相同的豆子,
如果萃取的程度不一樣,咖啡的味道也會不一樣。
下面就分別來講一下這三種因素
(在手沖咖啡的區間內)對咖啡萃取的影響:
研磨:
研磨改變的是萃取時咖啡粉與水的接觸面積。
咖啡粉顆粒的大小可以改變咖啡的味道
研磨度是沖煮咖啡時影響風味的最大因素。
在同一時間內,
咖啡粉與水接觸的表面積越大,
萃取出來的風味物質將越多。
因為研磨決定的是咖啡粉與水的接觸面積。
咖啡粉磨得越細,
意味著其中的可溶性物質越能更多的被溶解。
這個很好理解,
小蜘蛛俠跟變身後的綠巨人,
同樣都在麵粉裡打個滾,
小蜘蛛俠身上粘的麵粉肯定沒有綠巨人粘的多。
這就是接觸面積。
水溫:
水溫改變的是咖啡粉中可溶性物質的分子運動速率。
水的溫度可以改變咖啡的味道
一說到水溫,
大家馬上就會想到萃取時倒人的水的溫度,
即定溫壺設置的溫度或手沖壺中溫度計的溫度。
而實際上,
這裡的水溫指的是接觸咖啡粉時的水溫。
這里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冬天與夏天的室溫。
因為室溫過低沖煮時的水失溫很快。
我們還是用糖溶於水來解釋分子的運動速率,
同樣克重的白砂糖,
在冰水中溶解的速度肯定比在開水中溶解的速度要慢得多。
這就是水溫影響的分子運動速率。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如果沖煮時水溫過高,
分子運動過快,
就會加快咖啡粉的可溶性溶解的速度。
造成萃取過度。
水溫過低又會引起萃取不足。
因為水溫不影響水與咖啡粉的接觸面積,
只能影響分子的運動速率,
所以水溫對於咖啡萃取的影響是相對研磨來說較小。
萃取時間:
萃取時間不能影響與咖啡粉的接觸面積(研磨),
也不能影響分子的運動速率(水溫),
在不改變研磨與水溫的情況下,
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質就那麼多,
改變萃取時間對於手沖咖啡的萃取影響是最小的。
拉長萃取時間可以小範圍提高萃取率,
縮短萃取時間可以小範圍降低萃取率。
這時候我們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當你在其他條件、因素均不變的情況下,
如果你的手沖咖啡萃取出現問題,
問題比較大的話需要調整研磨度,
小問題的話可以試試調整與咖啡粉接觸的水溫,
如果你的咖啡沒什麼問題,
但是想追求完美,
這時候可以調整一下萃取時間。
當然要重申的是這些變量都是在日常的手沖咖啡區間內去調整。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點贊留言轉發一條龍。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或者私信,
愛你喲~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非常感謝
文章轉載自:象耳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