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很多咖啡館都不不太提倡加奶加糖,所以對於大多數精品咖啡館來講,這部分是不做直接提供,甚至是沒有的。對於我個人而言,自然是覺得沒有問題。但對於經營本身這件事的角度來看,滿足客人的需求也許是一種基礎要素,這樣一款蜂蜜球,不會過分甜膩,但又能讓有所需要的人得到滿足。
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其實對於冰咖需求的人還是很多的,尤其現而今的冰釀咖啡也是相當盛行,奶咖入冰也會增加一種絲滑感,確實冰飲咖啡演繹的風味絕對讓人難忘。但是冰塊對於一杯咖啡風味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冰塊的融化,也會對咖啡濃度有了稀釋,口感上也會打折,如此用同款冰凍的咖啡所製成的冰塊,保冷的同時也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稀釋風味的問題。
在咖啡館裡,其實茶飲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時候端上來是剛剛泡下的茶,可是你卻很難知道什麼時候才適合開始喝,這樣提供給客人一個沙漏⏳,分別有不同口味濃淡的時間選擇,你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口感偏好,來選擇最佳的飲用時間。
咖啡館裡清水自助取用也是比較常見的,像這家咖啡館將取水的龍頭下面放置植物,如若有滴水,不僅不會弄濕地面,反而還間接澆花了,一點都不浪費。不過值得商榷的一點就是,接水的人就只能在側邊伸向龍頭了,略有不便。
關於待用咖啡,最早源於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其實這是一件為更有需要的人所做的一件好事,你可以通過“pay it forward”的方式,將這份愛心傳遞給更多人,通過預付的方式,在咖啡館內“存”一杯咖啡,然後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免費喝到“待用咖啡”,這是一種做公益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在很多場景之中,不單純說咖啡,目前國內少量咖啡館會做這樣一件事。
在咖啡館,不管你是奶咖還是帶有奶油或者其他需要攪拌的特調,攪拌棒一定是比較常用的工具,很多咖啡館都可在吧台旁邊的小櫃檯上自取。但目前我們所見的大多都是木棍或者塑料材質的,而如若你用意麵,這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哦,採用寬麵,本身帶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充當咖啡等飲品的攪拌是足夠的,更重要的是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其實這種圖示,我們應該已經是比較常見的了,曾經我在一家咖啡館的menu上就看到類似這樣的通過圖示的形式來告訴消費者不同奶咖的組成,也讓你可以更了解自己手中喝到的這杯咖啡,有點知識科普的意思,但更多也是消除懵懂客人的心中疑惑。
這其實算是一個經營巧思的“趣梗”,關於咖啡館具有隱藏餐單這件事,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很多咖啡館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千萬別擔心自己喝不到,還是嘴勤多問一句,興許就有大驚喜在背後了。不過用這樣一面鏡子,照出來背後的隱藏餐單,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方式哦,增加了客人與咖啡師之間的親和感,也有了一些話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很容易在人們之間傳播開來。
茶和咖啡一樣,溫度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白茶,都有著自己更適合的沖泡溫度,這樣提供不同的控溫好的熱水,實在是個比較貼心的方式。(以下圖示中溫度是華氏溫度)
其實關於這個“梗”,也是咖啡館比較經典的存在了,早期比較流行於歐洲一些國家,其實是為了鼓勵人們之間的彼此信任與尊重,意思就是當你在吧台對著咖啡師點單的時候,如若你說“給我一杯拿鐵”,好,那就是正價。可如若你說“請給我一杯拿鐵”,咖啡師就會給你打半價,哈哈哈。
很多人去咖啡館,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心訴求,那就是有沒有可充電的插座,沙發都可以不要,但手機不能沒電。哈哈哈,所以很多咖啡館都會在每個客座的旁邊配備插座,不過隨著現而今科技的發展,都開始流行無線充電了,這樣對於咖啡館來說也會更整潔,客人也更方便,像這樣在咖啡桌上安裝無線充電器,實在是太讚了。
關於咖啡館的經營,除了用心就是用心,其實每家店不在於規模大小,都是一樣的需要花費心思在品質和服務上,因為消費者是可以非常敏銳感知到店內所傳遞出的“氣場”,這就好比兩個人之間,默契與親切感也便在這中間潛移默化的擴散開來。
啡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