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了咖啡以後,也是對咖啡風味輪上各種味道的描述很是困惑。
- 柑橘味為什麼和平常吃的柑橘不一樣?
- 我覺得是紅棗味,為什麼風味輪上沒有?
- 別人喝到的味道,為什麼我完全沒感受到?
太多的困惑了,於是人們在尋找解決這種困惑的捷徑,第一步就是鍛煉感官,只有第一步感受到了,下一步才是描述,然後再是記錄和交流等等。
但我們知道,一個大概的比例是,感官天生超強的人大約佔20%,極弱的人大概佔20%,60%的人是一般人。但感官是可以學習和鍛煉的。
也有人想到了Q-Grader,考Q現在很熱門,但它解決了你的根本問題了嗎?系統的學習雖然有好處,但感官的鍛煉不是幾天的學習就可以加強的。
也不是所有的Q 就一定強人一等,感官的鍛煉也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犧牲,我有一個朋友,為了保持感官的靈敏度,特別是嗅覺,常年吃素,你能做得到嗎?先把抽煙放棄了,然後再把辛辣戒掉。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金去考Q,而且據說中國的Q 已經占到了全世界Q 的22%,作為一個咖啡還算不上數量級消費國的國家,希望這些Q 是我們未來厚積薄發的動力。但另一個角度,更讓人擔憂的是,Q 是需要每年重新評估的,而我們的Q 有超過85% 的,僅僅是參加了第一年的考試。
所以,如果不是公司裡的生豆熟豆採買人員、咖啡烘焙師、培訓老師這些真正在工作中天天都要細數咖啡的每一種風味的人,就讓我們用本文的方法,先試著鍛煉你的感官。
文章有點長,但很實用,摘自《Cafe Culture |啡言食語》中文版第15期,更多好文,請點擊文章底部“ 閱讀原文”。
我的觀後感,不代表作者的觀點,就是我的瞎叨叨,不喜可以直接略過!
遊目
正文
It is all about Sensory
咖啡品鑑:一切皆與感官相關
相信很多愛好咖啡的朋友,亦或是咖啡從業者,在開始接觸黑咖啡(Black Coffee)的時候,都會很困惑。
一個簡單的場景:當你去到一家咖啡廳的時候,咖啡師向你推薦單品咖啡,或是手衝,或是虹吸,又或者是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這種類型的咖啡,往往希望向消費者彰顯著不同咖啡產地特有的風味。
當咖啡師向你描述一款咖啡的風味的時候,比方說柑橘類風味,很多消費者都會就此懷疑人生。
“是不是我的感官出現了問題,為什麼我喝不到這個味道?”
但其實此時,你應該做的是,相信自己,Trust yourself,因為味覺感官體驗都是因人而異的。
但無一例外,在品嚐咖啡、酒、茶,或者是其它一切食品,都涉及到你的感官機能。
能否辨認某個特定的風味,或是叫作氣味,都與每一個人生活中積累的感官經驗息息相關。
所以無需太緊張,相信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如果有便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那麼,今天我們來談談感官,要怎麼玩?
感官是人類生活中缺一不可的技能。根據我們身體的不同器官起到的技能,我們可以將感官區分為5個部分:味覺、嗅覺、視覺、聽覺、觸覺。
嗅覺是一種遠感,即是說它是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相比之下,味覺是一種近感。
“我們問到的味道取決於我們的嗅覺,嗅覺器官中有五千萬個氣味接收器,人們能夠聞到一萬種氣味,能夠區別出的約四千種。
吞嚥迫使空氣上升到鼻腔內的嗅覺區,從而讓鼻腔的受體所感知。
經過嗅覺訓練,將能夠使你的氣味辨別能力提升一千倍。”
視覺和聽覺都是人類最重要的感知信息的身體機能,沒有這兩個感官我們甚至無法學習,無法正常生存。
觸覺賦予我們感知不同物品材質的能力,在撫摸不同衣服的衣料時,衣料順滑柔軟與否,我們一試便知。
生活中的感官體驗,往往都是混合的,多個感官協同運作產生,感官技能也會幫助你強化對某件事情的記憶。接下來描述的可能很奇妙,但是,它確實很有可能會在你的過去,或者將來的某個節點發生。
案例一
“雨後,在經過一片草地的時候,你聞到了雨水沖刷過後泥土與青草的氣息,這時候,你的腦海突然卻回想起一段回憶:你和你的兒時玩伴在此一同玩耍的快樂時光。”這種感覺,就像是聞到了回憶一樣!
關鍵詞:草地,泥土青草氣息。
視覺上草地的綠色,以及嗅覺的感知結合,這些記憶在你的孩提時期,各項感官機能便對著段記憶進行處理,並潛意識的記錄了下來,在遇到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氣味,便會觸發你回想起這段記憶。
案例二
“某天你在逛衣服的時候,在某家店,經過某一個陳列的櫃子,聽到一段熟悉的音樂,此時,喚醒的則是你與你的好朋友一同逛街的回憶。”
而這些,這都是感官協同運作所產生的結果。
關鍵詞:某一家店,某一個陳列櫃子,熟悉的音樂。
視覺與聽覺感官協助,有時候你並不記起是什麼音樂,但你的聽覺卻潛意識的記錄了這一個片段,而你在逛街的時候,又剛好在有經過這一個陳列櫃,於是便有可能觸發你的回憶。
在這裡,我們會主要談到咖啡,或者日常品嚐、品測過程中用的最多的感官機能:味覺以及嗅覺,當然也會涵蓋一部分的觸覺。
在進行味覺的訓練以前,首先我們需要知悉,味覺與嗅覺的分別。
正如前文所說,味覺只涵蓋了:酸、甜、苦、咸、鮮。所以生活中,我們所說到的,我吃到了蘋果的味道是不正確的。那是你的鼻腔的嗅覺受體,在捕捉到相關蘋果香氣的物質後,所產生的後果。
這就可以解釋一件事,假如你捏住你的鼻子一分鐘後,保持捏住鼻子的狀態吃蘋果,或者在重感冒的時候去吃蘋果,或者某種食物,你並不能吃出平時你習以為常的蘋果味了,可能你只能吃到蘋果的甜味,或者酸味。下面的圖片將幫助你很好理解,為什麼可以吃到蘋果的味道。
保持鼻腔呼吸暢順的前提下,你的呼吸會帶動香氣分子到達你鼻後的嗅覺感知區域,而在你捏住鼻子,或者重感冒的時候,你的呼吸道並不能順暢的將香氣分子帶到你鼻後的區域,這時,你就不能嚐到某個事物的氣味了。
那麼,如果需要鍛煉味覺,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首先我會安利大家一個方法:4W原則,這個方法適用於味覺以及嗅覺的鍛煉。
What?
先確認是什麼味道:酸甜苦鹹鮮?蘋果、橙子?
How?
確認味道的濃度:高酸度?低甜度?高強度檸檬酸?
Where?
確認感知發生位置:舌尖、舌頭兩側、鼻前、鼻後?
When?
確認味覺發生時間:先感知到酸,再到甜?先感知到蘋果再到檸檬?
4W原則可以適用於生活中的任意的飲食行為,假定你想鍛煉你的味覺感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鍛煉,這是最好的鍛煉模式。
說到鍛煉味覺,也會有一些朋友會想起咖啡專業的Q-Grader 課程裡的魔鬼水訓練,酸甜鹹的訓練,尤其是酸甜鹹組合起來的時候,4W原則就更適用了。
在咖啡行業裡面,有專門用於鍛煉嗅覺的工具:咖啡風味聞香瓶。現階段在咖啡行業裡,暫時只有這兩個品牌在做聞香瓶。
圖左邊是大家較為熟知的Le Nez Du Cafe 36味聞香瓶,這家公司同時也開發製作出了紅酒鼻子、威士忌酒鼻子等聞香瓶,在其他行業裡也是享譽盛名。包括SCA,以及CQI的課程,都承認這款聞香瓶的地位。使用天然原料提純,味道還是比較真實的,但時間長了,味道會變化。
而右邊的T100則是2016年進入市場的聞香瓶,價格比起36味聞香瓶便宜,正是如此,味道也比較工業風,Artificial 人工製造的感覺很重。
聞香瓶其實不失為一個鍛煉嗅覺的方法,但實際上,聞香瓶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嗅覺參考範圍,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風味的正確味道。
正如我們談論蘋果,蘋果的味道是什麼味道呢?蘋果有很多個不同的品種,不同品種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如下圖,列出集中超市常見的蘋果品種:青蘋果、地厘蛇果、吉娜果、富士蘋果,這幾種蘋果的香氣都不太一樣。
所以假如,要用一個“蘋果味”的聞香瓶,去定義整個蘋果大類的氣味,未免太過片面,並且,即便是同一個品種的蘋果,成熟度的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味道表現。
很多時候,香氣都是複合型的出現,不太可能有單獨的香氣存在,比方說,用檸檬夾去擠檸檬汁的時候,你聞到不只是檸檬汁散發的香氣,還有檸檬皮上的油的香氣,這都是多種香氣形成的複合香氣表現。
所以,我們更建議,嗅覺的鍛煉應該源於生活,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開始,與其花一大筆費用在購置聞香瓶,更應該用這樣的預算與購置一堆新鮮的食材,這也能確保氣味的真實性。
畢竟嗅覺鍛煉的目的,是建立屬於你自己的感官記憶庫,而記憶則是需要在生活中持之以恆的積累。
同樣地,嗅覺的鍛煉我們依然可以使用上文談到的4W原則。
第一步,確認是什麼香氣:聞到了葡萄和泥土的香氣;
第二步,確認濃度:較強的葡萄香氣,以及淡淡的泥土香氣;
第三步,確認感知發生位置:鼻前區域感知比較明顯,或是吞嚥時、吞嚥後,鼻後所感知到的香氣;
第四步,確認味覺發生時間:前調葡萄味的香氣,後調附帶一點泥土味的氣味。
所以,各位平時在逛超市的時候,希望好好鍛煉自己的嗅覺,千萬不要放過這一機會,去蔬果區,好好聞聞吧,絕對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味覺以及嗅覺的鍛煉,應當是一個複合的鍛煉過程,這在你的每一次進食,都可以鍛煉。比如你在吃一個青蘋果的時候,通過4W原則去練習,確定香氣後,咬一口,確定味道-酸甜鹹,再者確定氣味,味道的濃度,以及感知位置,最後再一一分析嗅覺,味覺的發生時間。
如果你能在日常中持續如此鍛煉一個月,相信你的味覺感官能力必定會突飛猛進。
所以,各位對感官鍛煉有興趣的朋友們,請記住這個四字真言:
系統化的建立你的感官記憶庫,如同咖啡風味輪一樣,一層一層的搭建深化,從大類,再到細分不同的小類,再明確的區分香氣的品項,最後,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感官大師。
一切都與感官相關,所以,就讓我們做個了不起的吃貨吧!
本文轉自Hack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