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基礎知識| 代表性的產地

在說生產地之前,也許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咖啡帶”,咖啡帶指的是在赤道南北迴歸線之間,即熱帶或亞熱帶赤道以北25度及赤道以南30度之間。

在過去的時間裡,咖啡越發的成為無法代替的一個農產品,種植咖啡的國家和品種也越來越多繁華,甚至達到數千個產區及品種。

目前咖啡種植生產國達到七十多個,大部分種植的海拔是300-1500米之間,而2000米以上的稱之為高海拔種植。

如果要說將所有的詳細道來,以我這種速度,可能這一年來啥都不用說了,就光顧說這個產區和豆種了,所以我決定只說一些市面上買的到或者代表性的產區就好了,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留言。

非洲:

咖啡起源地「埃塞爾比亞」

說起咖啡,我們第一時間反應的通常都是埃塞爾比亞。埃塞爾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邊的國家,這個國家擁有者非常多的產區,如「西達摩」「哈拉爾」「耶加雪菲」「吉馬」等等。可能大部分人對她的印象仍停留在“耶加雪菲、西達摩、古妓等”

但實際上現在風靡全球的「GeiSha」也是發現於埃塞爾比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原生種在埃塞爾比亞被挖掘被發現,埃塞爾比亞就像是一個高品質的代言人一樣“年年吃雞”

埃塞爾比亞的豆子給人的大部分是以「水果、酸、果香、酒香、柔順、花香」為主,如果你想偏向較為柔軟細膩的酸性豆子,建議可以試試埃塞爾比亞產區的咖啡。

IMG_4604

圖源外網,咖啡櫻桃

而非洲另外一個非說不可的產地則是「肯尼亞」

對於肯尼亞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是停在趙忠祥老師所主持的“動物世界”裡面的非洲大遷徙那種場景。而對於我來說,肯尼亞代表的可能是一段很深刻的記憶。

曾在最早的時候我看過一部電影《走出非洲》,有人評論道“ 如果沒有當年這部電影的影響可能就沒有現在肯尼亞這麼繁華的咖啡世界。”這無可厚非更無法查證。

但對於肯尼亞,我更沉浸在他豐富的果香里面,它也是非洲豆中屬於果酸最高的豆子。

肯尼亞的種植海拔大多數是在1500m以上,他們的種植方式主要還是依靠著大型的農場及合作社這兩種類型。

肯尼亞出產的豆子是以豆粒大小分等級的,它們有著九個不同的等級來區分:

「肯尼亞PB,既圓豆佔總產量大概10%」

除了PB之外,還有「肯尼亞E,既像豆,顆粒較大,極為罕見」

而最常見的莫過於「AA、AB」這兩種類型的豆子是市面上最為流通的等級,其中AA現在主流批次「SL-28&SL-34」的咖啡豆是國內最常見的了,當然了「AB和PB」也又這兩個批次的豆子。

而其他等級國內則很少見到「C、T、TT、MH、ML」

肯尼亞的豆子給我的感覺總是喝不完的驚喜,一次比一次更加驚艷,這也是我熱愛她的原因。

就如艾青的詩句一樣「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IMG_4605

圖源外網,採摘後的咖啡櫻桃

而非洲第三個我想說的不是「坦桑尼亞」更不是「盧旺達」。

第三個產區我想說說更為冷門,且極不容易喝到的國家「津巴布韋」,可能很多人都看過,在之前津巴布韋幣被當作廁紙的新聞及各系列的文章。我對這個國家的豆子並不熟悉,唯一一次的記憶停留在三年前。

一個客人從美國帶回來了一包豆子,很神秘的跟我說“ 我給你嚐嚐一支保證你沒喝過的豆子”就例如現在有個人跟你說“ 我給你看看我的大寶貝”一樣的喜感。

那支“大寶貝”的名字我到今天記憶猶新「Zimbabwe Salimba AA+」,對於這只豆子的評價,我們幾個師兄弟都統一的說了一句話“ 很不非洲的非洲豆”

酸、平衡、複雜的果香且帶有點厚重感。

所以我今天略過了很多常見的產區來說這一支豆子主要還是紀念那一年的兄弟們,這只豆子在今天,應該很難買得到,但友情還在。

IMG_4606

圖源外網,咖啡生豆

而非洲的產區有很多優秀的,如有著「千丘之國」之稱盧旺達、坦桑尼亞等等。

非洲的豆子,可能是世界上酸系最好的豆子了,也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產地,而這也非三言兩語就能說完,那會顯得不尊重,最好的方式就是無止盡的去嘗試接納她。

美洲:

咖啡在最早的時候都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就拿現今搶盡風頭的「瑰夏」來說,她最早也是從埃塞爾比亞“漂”到了巴拿馬。

在非洲的對岸則是美洲,雖說咖啡的發源地是在非洲,但美洲這邊常年獨占鰲頭,而最能代表的則是「巴西」;對於巴西,球迷來說忘不掉的是3R“羅納爾多、里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而「桑巴軍團」更是耳熟能詳。

對於咖啡人來說,可能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巴西的咖啡並不是最優秀的反而覺得一般般。

巴西有二十一個州,其中有十七個州在種植咖啡,可見咖啡在巴西的重要性,但每個州的種植環境和品質也大不相同。

分佈在巴西中部和南部的種植區域,大部分是500m以上的高原種植;而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則是200m以下的平原種植。

看過陳豪的《品味咖啡》可能都知道,巴西的咖啡種植可謂是命途多舛,先是經濟危機的爆發,後是葉銹病的侵蝕,再是天氣影響,導致了巴西的咖啡種植品質一再下降,而成本不斷提高,導致無法長期產出高品質的咖啡豆。

對於巴西,感受更多的是甘滑順口和醇厚度高,但這裡要提到一個詞「Rioy」,這個詞的產生也是非常的奇妙,巴西有一款豆子是由里約熱內盧輸出的,而經過眾多咖啡買家的評價產生出了這個詞「Rioy」形容咖啡裡面含有刺激性的藥味和濃烈的碘味。

然而巴西近幾年受到干旱的影響,產量和品質也越發低下,願我們都能喝到“好的巴西”

IMG_4607

圖源外網,黃波旁咖啡櫻桃

在南美的眾多國家裡,哥倫比亞是個奇蹟的存在。

在美劇或者眾多的毒片當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是來自「哥倫比亞大毒梟」的人。

巴勃羅·埃斯科巴的故事耳熟能詳,但對於喝過哥倫比亞的人來說“巧克力、堅果”可能更加的讓人回味。

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方面有三個系列,我稱之為“R2E”

Regional Coffees(單一產區種植)

Exotic Coffee(特定區域種植,擁有獨特的風味和口感)

Estate Coffee(單一的莊園或者農場種植,特定的收穫季節、加工處理,以品質出眾為主)

而在出口和認證方面,我覺得哥倫比亞是擁有最多咖啡認證機構的國家,分別有“ Organic Coffee、Rainforest Alliance、UTZ Coffee、Fairtrade、Familias Guardabosques、4C(Common Code of Coffee Community)、Relationship Coffee等認證” 。

我覺得正是有了這些認證機構的努力,哥倫比亞的咖啡行業長久不衰及品質得到很好的保障。

IMG_4608

圖源外網,咖啡日曬

對於美洲,實在有太多的產地可以說了,認真說起來可能很費腦力,所以乾脆就簡單略過,第三個我選擇了我最喜歡的國家「薩爾瓦多」

這個國家,咖啡貿易在出口總收入中佔據了50%,而自1880年開始咖啡成為了該國唯一的出口農作物。

薩爾瓦多有五大產區分別為:Apaneca、Central Belt、Chichontepec、Tecapa 、Cacahuatique Mountain Range。

說起薩爾瓦多,可能最讓我記住的就是那一支「帕卡馬拉」它有著Pacas的風味和香氣,又有著Maragogipe的個頭。

在05年的COE(Cup Of Excellence )這一支豆子驚艷全場的杯測師,到08-10年的三連冠,奠定了自己在咖啡屆中的地位。

「帕卡馬拉」並不是一直像“藝妓”或者“波旁”這類自然演化的品種,它是由人工所培育出來的雜交種。

而除此之外,薩爾瓦多的分級系統也是比較獨特,依海拔分級定位:

SHG(Strictly High Grown 高地種植)一般指生長海拔在1250m以上的豆子,稱之為SHG

HG(High Grown中高地種植)1200m的海拔以下稱之為中高低種植

CS(Central Standard 低海拔種植)600m以下的海拔則是低海拔種植

而薩爾瓦多曾還用「溫泉水」處理法出品過一支豆子,這只豆子現在好像也不太受歡迎了?反正我好久沒看到有人賣過或者杯評過了。

IMG_4609

圖源外網,薩爾瓦多生豆

這一期我們說了非洲的「埃塞爾比亞」「肯尼亞」和「津巴布韋」,我們知道非洲的豆子是酸係為主,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處理法及收成日期,在這裡不多做介紹。

中南美洲方面介紹了「巴西」「哥倫比亞」及「薩爾瓦多」,當然了,除了這三個產地,其他好的產地更是多的一篇寫不下來,所以簡單略過。

在下一期的文章中,我會帶來美洲豆下文及亞洲的豆子介紹。

本文選自:咖癮Caing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