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鑑一杯咖啡,只用嘴巴是不夠的

嘗咖啡時必須運用到五種感官功能,只要能體認這些感官的重要性,不論採用何種衝煮法,都能泡出一杯好咖啡,並辨別咖啡複雜的特色。
10001
五感分別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我們可以用他們了解一杯咖啡所傳達的信息以及決定這杯咖啡討喜與否的各種因素!

以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品嚐意式濃縮咖啡

聽覺這是品咖啡的過程中最少用到的感官。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充滿擾人聲音的嘈雜環境裡想作出正確判斷,可能很快就導致感官疲勞。噪音本身會影響我們的專注力,而在品咖啡時,顯然全副心思都應該集中於杯中的咖啡。
10002
視覺是我們理解世界主要運用的感官,而品咖啡時必然會受到咖啡的外觀所影響。在這個階段我們真正要留意的是咖啡表面的泡沫「克立瑪」,因為這層泡沫提供了重要的資訊,可以看出衝煮咖啡的技巧有多高明。
10003
嗅覺一定要用湯匙攪拌咖啡來「打破」這層泡沫,以便對於咖啡飄散的氣味有更明確的印象。這些氣味可能微弱也有可能強烈,可能優雅乾淨,反之也有可能平凡混濁。
例如,一杯優質的阿拉畢卡咖啡可能帶有焦糖、麵包及蜂蜜等氣味,外加些許柑橘果香與花香。至於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則可能是酸腐味、霉味、木頭味或麻袋味。
10004
觸覺讓我們能評估食物的口感與溫度,以及飲料的密度或「稠度」。
10005
味覺則告訴我們東西的甜度、酸味或苦味。
10006
專業的咖啡品嚐師每天必須試喝上百種咖啡,而且要能精確辨別、分類和評價每種咖啡的特色並填寫評分卡,卡片上已註明咖啡各種明顯的正、負面特色。

咖啡的不同氣味

一杯好咖啡包含許多宜人的香氣,像:焦糖香(太妃糖或牛奶糖的香味)、麵包香(烤麵包的香氣)、花香(包括茉莉花與香橙花)、巧克力香(黑可可)、果香(例如杏桃、甜瓜和水蜜桃)。
如果咖啡豆的加工過程不良或植株生病,咖啡便可能帶有不好的氣味。
根據專家分類,這些氣味包括:木頭味(木屑的味道)、黃麻袋味(咖啡麻袋的味道)、發酵味(果實過熟)、酸臭味(奶油臭酸味)、土味(森林裡濕泥土的味道)、霉味(潮濕地窖的味道)、穀倉味等等。

正面香氣:
10007
麵包味 花香
10008
焦糖香 巧克力香
負面氣味:
10009
木頭味 黃麻袋味
10010
過熟水果味 臭酸奶油味
10011
土味 霉味
澀味:
10012
10013
未熟的柿子 生朝鮮薊

稠度:
10014
10015
清水=稠度稀 牛奶=稠度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