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果都是紅是的?其實不是!

我們的印像中,咖啡果成熟以後都是紅色的果皮,但其實有黃色的,那就是黃波旁,它是巴西咖啡的珍寶。
10001
巴西黃波旁的起源
作為一種咖啡品種,黃波旁種植歷史近百年。
19世紀50年代,巴西成為全球主要的咖啡生產國。但當時的咖啡農嚴重依賴於17世紀20年代引入的鐵皮卡。但鐵皮卡的產量很有限,這也就導致了出口量減少。
巴西使者前往留尼汪島,在馬達加斯加以東獲得了紅波旁的種子。之後紅波旁成為了巴西著名的咖啡品種。
1871年,在聖保羅州的Botucatu市出現了一種鐵皮卡的變異品種,這個品種的果實呈黃色。這種黃色的變異種的產量不高,但它因其果實的奇特顏色而被許多農民採用。
10002
據說,第一個黃波旁最早是出現在1930年,Pederneiras (SP)市附近的一個紅色波旁農場——許多人認為這是紅色波旁和黃色Botucatu之間自然繁殖的結果。
除了漿果呈黃色外,這種植物與紅波旁非常相似,而且被證明具有同樣的產量甚至更高的產量。
這一現象引起了坎皮納斯農學研究所(IAC)研究人員的注意,其中包括卡洛斯·阿納爾多·克魯格(Carlos Arnaldo Krug),他於1942年首次對黃色波旁進行了正式研究。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在Jau (SP)的一個研究領域,IAC對該品種的30個譜系進行了種植和研究。
整個20世紀50年代,最有前途的黃波旁品種都被賦予了“IAC J”的代碼,並向農民出售。1951年,同一研究所的JET門德斯教授研究了當時種植的品種的產量:鐵皮卡、黃色Botucatu、蘇門答臘、紅波旁、黃波旁和馬拉戈日皮,結果證明,黃波旁的產量最高。
但儘管如此,黃波旁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也從未在巴西咖啡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然而,隨著特色咖啡和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興起,黃波旁開始復興。
10003
黃波旁的特徵
黃波旁成熟期較快,在1945年研究的30個品種中,有7個在今天的巴西進行了商業化種植。
由於其低中等產量和對咖啡葉銹病的相對敏感性,黃波旁的種植可更加費力。黃波旁通常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種植,才能表現出高品質的潛力。
10004
黃波旁的風味特點在杯測中很明顯,包括其甜味、香氣和酸值都是很突出。2005年,IAC重新開始研究這一品種,並把注意力轉向杯測的風味表現。再次收集了1945年研究的30棵樹,選擇了16株分數高於85的植物來追踪理想的生物譜系。
2017年,在“卓越杯”比賽中,巴西黃波旁在Pulped Naturals類別中獲得92.33分。在拍賣會上以驚人的126.00美元每磅的價格售出,是當時C價的100倍。都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其實烏鴉也有白色。同理,咖啡果也有黃色的!
本文選自:新鮮好咖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