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普通的咖啡已經遠遠不夠了,現在咖啡成為了美食,需要貼上公平貿易和有機食品的標籤。不管使用手衝、法壓、真空泵,還是其它方法,咖啡現如今像紅酒一樣被人們用“口感”這樣的詞來描述。
製作人Marilyn Powell 為我們帶來了她的紀錄片《咖啡編年史》,向我們介紹世界上最流行飲料的文化歷史。
從清晨咖啡的儀式,到喝咖啡的休息時間,再到餐後咖啡,幾個世紀以來全世界已經與咖啡建立了不可分隔的關係。關於這種美好的飲品,從它的製作方法到飲用方法,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製作人Marilyn Powell 通過她的紀錄片《咖啡編年史》,向我們介紹了全世界最流行咖啡的歷史、科學和文化。
這裡有10件關於咖啡你必須了解的真相。
今天,124個咖啡樹種中僅有2個被人類飲用,它們是羅布斯塔和阿拉比卡。羅布斯塔苦味強烈,阿拉比卡更甜口感更柔和。
1756年瑞典植物學家Car Linnaeus 將其命名為阿拉比卡(意為來自阿拉伯的咖啡),但是Linnaeus 錯了,阿拉比卡咖啡原產自埃塞俄比亞,並且時至今日仍然有咖啡在那裡生長。
埃塞俄比亞婦女進行傳統咖啡儀式。(Jeff Koehler)
據傳說,一位名叫Kaldi 的埃塞俄比亞牧羊人發現了咖啡。有一天,他的羊群走散了,當Kaldi 找到它們時,羊群表現得異常興奮手舞足蹈,原因是吃了一種叫咖啡的鮮紅果實。
他給一位蘇非派修道士帶了一些咖啡,沒想到被他丟進了火裡。沒過多久,屋子里香氣撲鼻,果實裡的種子在火裡烘烤,其他修道士從灰燼中找到了他們,磨成粉泡水喝,這便是最早的咖啡。
卡法地區Ufa咖啡森林裡的成熟咖啡果實(Jeff Keohler)
沒有人知道具體在幾個世紀以前,咖啡種子從埃塞俄比亞帶到了也門,並在那裡生根發芽,也從也門也開始種植阿拉比卡咖啡。
截止到16世紀,喝咖啡這件事在穆斯林世界已經非常普遍;到了17世紀,歐洲人也開始了。
18世界,荷蘭人和法國人把在印尼種植的咖啡帶到了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19世紀,英國人開始在印度和錫蘭(今天的斯里蘭卡)種植咖啡。當今世界三分之二的咖啡產量來自於阿拉比卡。
17世紀的歐洲人往咖啡中加糖和牛奶中和苦味,這是cafe au lait 的雛形。
有一種美味的咖啡來自於亞洲棕櫚樹麝香貓的糞便,麝香貓是一種野生的貓科動物。
在印尼近Surabaya 地區東爪哇的Bondowoso,一隻麝香貓正在吃咖啡果實,從而生產世界上最貴的咖啡。
19世紀,印度尼西亞從森林餵養咖啡果實轉變為人工飼養麝香貓。因為麝香貓無法消化所以會將咖啡豆整顆排除。這樣處理的咖啡據說非常柔和且酸度較低。
利用麝香貓生產“貓屎咖啡”的行為一直遭受到動物保護組織的譴責。
Blake Dinkin 從Ideas 紀錄片中獲得這一想法,通過泰國大像生產Black 象牙咖啡。他向大象餵咖啡果實,付錢給大象的主人從它們的糞便中收集咖啡。
據說,咖啡能在大象的系統中發酵,從而帶來一些好處,比如蛋白質分解減少苦度,而糖分從咖啡果實中得以釋放。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Black 象牙咖啡使用的是泰國手工採摘阿拉比卡咖啡,這種咖啡豆通過泰國大像天然加工,咖啡經過大象12-72小時的消化,最後通過糞便排泄出來,清洗後再烘焙。
葉銹病在2008年於哥倫比亞爆發,接著2012年波及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墨西哥,2013年侵襲秘魯和厄瓜多爾。這種病害於咖啡蛀蟲一起堪稱史上最可怕的危險,咖啡蛀蟲在咖啡果實中打洞,最終完全破壞果實。
由於氣候變化,農民有時會將咖啡移到海拔更高的地方躲避高溫。科學家們會建立種子庫,在植物園中種植並研究抗蟲害的方法。
1511年麥加統治者認為咖啡刺激思考,並頒布法律禁止了咖啡。16世紀一些意大利牧師也試圖禁止咖啡,因為他們認為咖啡是魔鬼。
然而,據說17世紀教皇克萊門特七世非常愛喝咖啡,最終廢除了禁令,還對咖啡進行了受洗。甚至到了18世紀,瑞典政府禁止咖啡和咖啡用具(包括杯子和碟子),因為他們認為咖啡導致叛逆的情緒。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巴西是最大咖啡生產國,提供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供給,產量比排名第二的越南兩倍還多。巴西多生產在超市銷售的咖啡。
翻譯:Maggie Yu
https://www-cbc-ca.cdn.ampproject.org/c/s/www.cbc.ca/amp/1.518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