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線面體” | 塑造你自己的咖啡知識系統

前年在發過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的共鳴,我說:“咖啡之遙遠,之有趣,不忘初心才能樂在其中。不斷保持學習,才是擺脫迷茫的唯一方法。”

這句話放置各行業一樣試用,學習這件事,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

棍棒拳腳下的被動前行,只是努力做出了學習動作。缺乏進步動力的人,只是因為沒有將自己放入到這一生的歲月長河中,看一年的進步、五年的成長、十年的沉澱,而時間,才是激發一切潛能的存在。

當你羨慕於高手擁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知識系統時,你當明白這裡面充溢著他與咖啡為伍的光景時日,每個人的學習都是“點線面體”的成長,或有穿插但難有飛躍,保持良好的向學之心,你所羨慕的,時間一樣會給你。

IMG_5594

“點”便是所有零碎的瞬間,大部分人的咖啡之路都是由“點”開始,比如一杯精巧的拉花第一次端到你的面前,比如你第一次聽說肯尼亞咖啡並被濃濃的烏梅和紅酒調吸引,再比如你從視頻裡看到了某個美洲莊園採收咖啡果的盛景……

這一切閃亮的瞬間都會吸引你嘗試了解咖啡本身。

這包括你已經對咖啡有了足夠多的了解時,依然會被偶遇的某支特殊處理法豆子吸引,又或是某位沖泡師的特殊衝煮手法,要珍惜和善於捕捉這些美好的事物本身,它們才會引領你進入咖啡的漩渦中心,為閃光點所吸引、所興奮,才不會丟棄了熱愛咖啡的本心。

IMG_5595

網絡發達的當下,碎片化知識無處不在。

我們可以從很多渠道獲取到一連串知識,就像視頻中會告訴你如何製作一個心形的咖啡拉花,或者夏天來了,我們如何通過簡單的設備在家做一杯冷萃咖啡……

從包括我們在內的公眾號裡、視頻、網站、新聞資訊、書籍……可以幫助你獲得針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只需一個搜索功能,就能快速獲得你需要的知識。

大量涉獵、快速學習、學以致用,這便是線的學習,也就是當下最流行的“碎片化學習”,不過“知道”不等於“擅長”。特別是真偽並存的信息時代,“面”和“體”的學習變得尤為重要。

IMG_5596

回到老生常談的培訓體系,“系統學習”,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這是一個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雖然很多輿論開始抨擊“考證”的意義,這或許有本末倒置的嫌疑,相信絕大多數接受系統培訓的學員,並非衝著一個所謂“中高級”認證去的,當然還有批評“證書滿牆”的現象,這未免有些酸葡萄心理,不論你接受了哪個體系的學習,只要是系統的、科學的、被消化過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接受過“面”的培訓,知識結構會堅實得多。

舉個例子,這就像考試一樣,“點”和“線”的學習足以幫助你完成所有的選擇題和填空題部分,如果面對一道論述題,相信你必然會用到系統學習的內容。

我時常跟一些初入行業的愛好者說,“面”的學習還有個作用——給了你一個“語言系統”,在與其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比如形容風味的“蘋果酸”和“檸檬酸”,比如萃取裡的“萃取率”和“濃度”,在溝通中有了一道方便的準繩。

(今天的推送中有我們5月份的課程安排)

IMG_5597

要塑造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在“面”的學習過後,除了日常的接觸和操作,還需要走出去。

走到愛好咖啡的朋友圈中,走到同樣上進的咖啡人身邊,甚至走到城市之外,走到比賽、展會、分享會,走入咖啡不同的技術領域,走進不同國家咖啡人,走到更廣袤的上下游行業中。

去精進專業,也去了解商業。

去看那些真實,去聽那些想法,去感受那些氛圍,去發現集思廣益的瞬間,這些體驗和感受讓你變得立體。

沃爾什的《與神對話》一書中說“靈魂渴望經驗地認識其自身”,算是道出了真理和哲學。

以上,便是塑造自己咖啡知識系統的進擊之路,所謂“知之深,愛之切”,惜時惜知,求學辛苦。

文章由喬安咖啡JOE 原創整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