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行業的終生職業應該是什麼樣的?作為新手,該如何開始咖啡烘焙?你的長遠目標又是什麼?
你怎麼定義成功?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毫不奇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從事咖啡烘焙可以將從業者帶向更多可能性,從第一線,到實驗室,到國際咖啡比賽,直到開創自己新的事業。在人們的職業生涯和發展路徑上,總是會發生有趣的轉折和故事。
在從事咖啡行業超過10年之後,至少有一件事我非常確定:在這個產業中,往前走過的每一步都是獨一無二的。
咖啡事業無法被傳承,它是被構建起來的,打造職業咖啡充滿困難。
對於成功,並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定義。
對於咖啡這門生意,一個人是否能在專業領域獲得持續發展,獲得相應的薪資報酬,很大程度成取決於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我和許多從業人員聊過他們在自身職業上的發展,部分靠機遇,部分是運氣,更多是靠努力。對於取得今天的成果,少有人走著一帆風順、毫無曲折的道路。
所以接下來,我將會與大家分享一些通用的方法,盡力提供實用的技巧,讓那些希望以咖啡為終生職業的人對自己的道路更有把握。

如何在咖啡烘焙這個行當起步,業內有一個普遍的套路,聽起來簡單得幾乎有點不可思議:找一個有咖啡烘焙業務的地方工作,隨時準備上手,然後耐心等待,直到有一天這個地方的烘焙師離職,你就有機會接手了。
這個建議聽起來有點欠揍,簡直是扯淡,對吧?也並沒有講一個烘焙師該從何學習使用烘焙機。
不過,即便如此不靠譜的建議還是有技術含量的。
一方面,這個主意雖然有些浮誇,但其實並沒有聽起來那麼簡單。
另一方面,從我接觸的從業者來看,確實有很多人就是這樣開始咖啡烘焙的,其中就包括本文裡的三個受訪者。
只知道成為一個備選烘焙師還遠遠不夠。“隨時準備上手”也意味著你必須知道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目標,花時間鍛造自己的技藝,從而當機會來臨時,成為毫無爭議的備選者。
所以,不要覺得只有運氣成分。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對於起步者,首先你得找到一個與你的職業目標一致的公司,並且能有機會進入烘焙領域。
其次,盡可能多地學習。學習如何正確地杯測,在杯測室和實驗室裡如何協助他人完成工作。加入大家的討論,如何為公司服務。
你可以想想,當生產團隊需要人幫忙打包咖啡豆時,你是否能及時出現協助他們完成。
當團隊需要人運送貨物,或是訂購軟件出現問題時,你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螺絲釘,讓事情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你需要找到一個方法,有效地成為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Joey Gleason
2003年,Joey Gleason從一家夜晚檔的飯店裡辭職,打算投身開一個麵包店。
她在波特蘭與合夥人一同創辦了咖啡麵包店RedwingCoffee and Baking,著手經營公司躊躇滿志的餐飲項目,同時,學習商業管理經驗。
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的烘焙師突然辭職了。”為此她不得不開始學習烘焙。結果去發現,比起烤麵包,她更喜歡烘焙咖啡。
後來,Gleason決定和她在Redwing的合作夥伴分道揚鑣,完全投身專注在咖啡上。
她關掉了Redwing,並在2009年開辦了Marigold Coffee—-這是屬於她自己的烘焙公司。
因為有了自己的公司,Gleason事事都得親力親為,一人分飾多角:咖啡師、裝袋工、烘焙師、生豆買手……同時還得管理倉庫,做財務報表,負責品質控制,等等。
對渴望成功的年輕從業者,Gleason給出的建議是,首先你得表現出對咖啡烘焙的興趣。讓公司裡的人知道你想要從事這一行,尤其是這塊的負責人或公司老闆。同時,表現出對品控、杯測和產品風格的興趣。
其次,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成員。
比如,如果你的公司不止一個烘焙師,他們很可能再需要一個人給生豆計重和搬運,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
與此同時,學習如何挑選生豆。了解公司對每一支咖啡做的包裝標記。
做這些有什麼用呢?
當需要人員對豆子進行分類和混拼時,這些經驗都能派上用場。
當烘焙師團隊裡有人生病或產生空缺時,隨時準備好有能力填補。這是向團隊證明自己價值的好辦法。
換句話說就是,隨時準備好,利用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創造機會,把握可能發生的運氣。
Ask Questions… and Be Patient
對許多人來說,產品烘焙本身就是一個理想職業,年輕烘焙師的職業生涯通常是從為一個產品團隊工作開始。
很多人從事這個行業幾十年,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從中尋得樂趣。他們擁有共同的個性特徵,做事穩健,更渴望回到自己烘焙的每一鍋豆子前,而不是和別人閒聊或站在聚光燈下。
Bill Anstedt正是其中之一,在成為一位優秀的烘焙師前,他就是一個非常願意學習、時常帶著很多問題的人。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烘焙師,Anstedt是在明尼阿波利斯市Caribou Coffee的成品倉庫裡開始自己的事業。
當時,他從當地報紙的招聘廣告上找到了這份工作,並且沒有任何咖啡方面的工作經驗。
“剛開始我什麼都乾。” Anstedt回憶道:給豆子打包,整理訂單,安排訂單。我總纏著烘焙團隊的同事,不厭其煩地問很多問題,然後我開始有了回饋。”
起初,隊友會讓他幫忙往烘焙機倒入生豆,後來又讓他操作打包包裝的機器,最後便是烘焙機……整個過程幾乎持續了9年,需要極大的耐心。
對Anstedt來說,只要有機會接觸烘焙機,他一定是第一個衝上去。
“從倒入咖啡豆那一刻開始,觀察期間所有的反應和變化,直到覺得ok!可以出鍋了。這件事情我堅持了超過15年。我覺得這就是這份工作中最美好的部分。 ”
好了,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這輩子乾這麼一件工作就挺好的。實際情況果真如此麼?
2017年初,當Caribou開始精簡裁員,Anstedt意識到他在公司的角色不會太長久。突然間,這位咖啡老手必須想清楚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做。
直到此刻,Anstedt還在尋找自己的理想角色。而他的故事並不少見。
在這個流行企業併購、合併的時代,許多工作多年的咖啡從業者在長期的穩定工作之後,都不得不開始尋找自己新的位置。
有的人轉型做顧問,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特長幫助年輕烘焙師成長,獲得成功。
有的開始建立自己的咖啡烘焙公司。有的則利用過去在工作中積攢的業內人脈關係,進入一些創業型公司就職。
比如,Chris Wade。在這個行業待了18年後,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也得重新出去找工作了。在過去的12年中,他一直在波特蘭的咖啡國際貿易公司(CBI)工作。
Chris Wade
剛開始進入咖啡烘焙時,他只負責往機器漏斗裡裝載豆子。直到離職的時候,Chris Wade已經是公司的業務骨幹,負責管理生豆質量,運營杯測實驗室,採購以及主管烘焙培訓課程。
他離開老東家後,在“卓越咖啡組織(ACE)”謀得一份心儀的長期工作。然而好景不長,後來,他在公司內部的權力角斗中再次失去了這份工作。
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終於在當地的McMenamins找到烘焙經理的工作。
McMenamins 是一家大型家族企業,在美國西北地區經營著54家獨特的歷史悠久的酒店、劇院、酒吧釀酒廠、啤酒廠和音樂場館。
在那一年裡,Chris Wade還時常做些顧問工作,有時也會“開滴滴”掙點外快(美國當地叫Lyft)。此外,也曾有過非咖啡行業的工作機會,但是他很清楚,只有咖啡才能帶給他工作的熱情,所以一直堅持,一邊做著謀生所需,一邊在咖啡行業內尋找新的工作。
“我並不想做一份明知幹不久的工作。”Chris Wade雖然開著“滴滴”,但他從未間斷相關的工作,他很自信,只要機會出現,自己立馬就能抓住。
來自dailycoffeenews.com
作者:Anne F Nyl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