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遇上一家店,不妨套進你喜愛與否的標準中,為你的好店清單增添更多深愛的理由。

一個冰冷的咖啡師或是一個不夠友善的環境(例如:根本沒有吧台座位……)
把嗷嗷待哺的顧客拒絕於精品咖啡之外?小編不禁大皺眉頭。
當然,必須尊重各店的場地和經營形式,但更進一步讓顧客知道:「我們樂於與你分享這杯咖啡」,同樣是一家好店責無旁貸的責任。

從品種、種植、處理法、烘焙度、研磨度、風味表現…等,有太多資訊影響眼前的咖啡。即使沒辦法把生產履歷全部背起來,但至少要對自己的咖啡有足夠的認識。
與其用似是而非的書面資料去忽悠顧客,不如認真測試自己的出品。從味道上的變化、衝煮的修正、養豆、烘焙的影響…等,盡量增加自己的掌握度。
要讓顧客喝這杯咖啡的時候,擁有更多對你的信賴。

所以就算你進的是商業豆,小編也不會光憑這點就直接扭頭走。
相反,如果自家烘焙但功力卻很爛,那就更慘了——原來你把顧客當白老鼠啊??

正常出品就是固定品項。
實驗出品則是季節、特定、甚至是臨時創作的品項。
正常的出品面對的是極大多數的顧客,品質的穩定是最重要的,能杯杯穩定的咖啡館,小編是很佩服的。
但完全沒有實驗出品就稍微少了精品咖啡館的有趣和深度,
畢竟精品咖啡變數無窮,若能偶有即興做法或實驗測試,那對於老玩家來說是很興奮的。
當然對於實驗出品的品質要求自然不會太高,畢竟求新不求穩就是其精神所在。
能夠同時將正常出品的品質照顧好,又能兼顧老客戶的玩樂實驗需求的店,不好好用軟妹幣回報一番怎麼行?

而這其實也是個恐怖的詛咒:三者有落差的店,通常都會混不下去。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
通常帥大叔開的店就有點中年率性的粗曠(各類玩具),咖啡往往強烈但尾韻十足;
老闆是品味好的理工男,店裡的原木基調就偏多,而且咖啡有成熟的苦巧克力尾韻;
吧台是女生為主的,店裡裝修往往鄰家而悠閒,咖啡就清爽而甜蜜蜜;
小清新路線的店,如果沒賣蛋糕只賣咖啡就會經營不下去。(哈哈)

但碰到有些進了些似乎很高大上的豆子/買了似乎很高大上的機器/名氣超大、朋友圈超火,
但烘焙和衝煮一蹋糊塗/品質超爛/全丟給兼職學生亂煮的店,
還隨便開不合理的價錢…
這種店小編保證拍桌子走人,我管你後台多硬!
還有動不動就勸別人剁手敗家的店…總愛把衝煮失誤歸咎於器材的不足,結果不就是神器一堆,咖啡一樣難喝…這樣真的好嗎?

舉個例子:
賣咖啡的奶茶店一般小編是不太喝的,豆子不合口味而且品質和教育訓練也無法滿足小編的刁嘴,關鍵是,萬一端了一杯速溶過來就尷尬了~
但有次和朋友去一家複合型小店,習慣性點了一杯espresso,兼職學生馬上把在店外面忙著修單車的店長叫回來,親自非常認真的填粉、壓餅、還東看西看萃取的成品,確認無誤以後才端給小編喝,結果確實是還算可以接受,至少整體滑順而尾韻安全過關。
如果做成卡布奇諾可能會有些許的苦澀尾韻,這大概是這類小店的經營定位,但即使如此,人家還是希望點濃縮的客人的體驗更好點,這就是對出品的責任感。
對於這家小店經營者我還是覺得很用心的。

說不定就能讓更多好店經營得好一點,為各位做出更多精彩的好咖啡呢~
最後,祝大家的咖啡館尋覓之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秘密咖啡基地。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