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咖啡,你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及諸多化學和物理原理。今天,就讓材料化學家Christopher H. Hendon 來為我們揭曉答案。
“水溫、水的化學結構、咖啡粉顆粒均勻程度、水粉比例、萃取時間、生豆品質都會影響咖啡的口味。”他表示,“學會如何控制這些變量,你才能真正做出好喝的咖啡。 ”
首先你必須知道從咖啡中萃取出的可溶物質濃度究竟應該是多少。Hendon表示,常見的手衝、土耳其咖啡、阿拉伯咖啡、愛樂壓、法壓咖啡、虹吸咖啡和滴濾咖啡等的可溶物質濃度應當在1.2-1.5%之間。
其次,你必須知道水對於咖啡沖泡的重要性,你必須準確把握水的化學結構,才能做出好喝的咖啡。
“如果水中的鈣離子和碳酸氫鹽含量較低,即水質較軟,所沖泡出的咖啡通常酸度較高,甚至有些尖酸;反之,碳酸氫鹽含量較高的水,即水質較硬,所沖泡出來的咖啡口感偏澀,口味平淡,這是由於碳酸氫鹽中和了咖啡中的部分帶有香味的酸性物質。”他表示。
用來沖泡咖啡最理想的水應當是中性的。想要了解水質對咖啡口味的影響,你可以嘗試用“碳酸氫鹽含量最高的瓶裝水之一”的依雲瓶裝水沖泡咖啡。咖啡研磨程度同樣會影響咖啡品質,具體選擇哪種程度需要根據沖泡方式和個人喜好而定。
最後,咖啡本身的新鮮度極為關鍵。咖啡保存的時間越長,其中揮發性物質的流失程度就越大。咖啡廳所使用的咖啡豆通常是新鮮烘焙的,儲存時間通常不超過烘焙日期4週。因此要記住,一定要購買新鮮烘焙的咖啡,一次購買的量不要太大,且要盡快喝完。
咖啡背後的物力和化學原理還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會直接影響咖啡的口味,但其中可溶物質濃度、水質和新鮮度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掌握以上科學原理之後,相信你的咖啡也能變得更加美味!
作者:Sam Benson Smith
英文原文地址:http://www.linkedin.com/pulse/how-host-office-coffee-tasting-shane-reilly